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自贸区将迎“半年考” 制度创新成效初显现

2014年03月23日 06:3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再过几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迎来“半年考”。人们关注,这片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进行的“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能否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能否为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注入新活力?

  制度创新的高地

  今年2月,上海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外汇管理支持试验区建设实施细则等多个金融改革方案出台。很多企业家直言,这些改革带来了“过去不敢想”的利好。

  今年3月1日起,在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的工商登记实缴制变认缴制、企业年检改为年度公示等改革举措在全国范围正式实施。

  “上海自贸区开局良好、运转顺畅,制度创新成效初步显现。”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如是评价。

  去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上海始终明确一点,自贸区要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政策洼地。“要按照中央要求,抓牢制度创新这个根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用“废、改、立”来描述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第一条是“废”,凡不符合市场规则、不能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精神的,一律废除;第二条是“改”,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海关监管制度、企业登记制度的改革,有一定难度,关键看我们的智慧;第三条是“立”,即制度创新,这是核心、是难点,也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涉及利益格局调整,既要有智慧,也要有勇气。

  在韩正看来,使政府实现完全符合在自贸区改革创新体制下的监管模式创新,才是真正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中央给了上海3年时间先行先试,但上海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只争朝夕,争取自贸区运行一周年之际,推出首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机制”。

  全方位的深刻改革

  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个运行不满百日的机构,诞生在自贸区建设的火热背景下。去年12月底,浦东在上海率先进行“三合一”综合执法试点,将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三支队伍整合为一个市场监管局,以此为契机探索加强事后、事中监管,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监管体系。“三合一”改革后,内设机构精简了41.4%,在基层一线的干部比例达到了80%,执法一竿子到底,“大盖帽”少了,效率高了。

  有学者感慨,由东海100公里黄金海岸线串起的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贸区,实际影响的是进一步调整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强调市场决定作用,意味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自贸区是中央给浦东发展的又一次机遇,要思考如何把浦东变成一块更大的“试验田”,实现“二次创业”。为此,浦东选择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与自贸区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贸区的突破带动作用,最大限度促进自贸区内外联动,利用好自贸区在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改革不是单兵突进。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是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自贸区涵盖的改革内容、带来的变化将是全方位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说。

  对接世界的试验田

  3月19日,上海吉开伊物流有限公司以“先进区、后报关”模式向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申报进口一票一批来自芬兰的电解铜,货值202.4万美元。截至3月20日,上海海关共办理自贸区“先进区、后报关”业务530起,货值2.19亿美元。

  “先进区,后报关”的新模式缩短了企业的通关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申报的准确性也大为提高。目前,上海海关“先进区、后报关”试点企业已有47家。围绕“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分类监管、功能拓展”,上海海关陆续推出一系列监管制度创新举措,努力形成“简政集约、智能驱动、风险可控、便利高效”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

  变化无处不在。日前,作为上海商贸重镇的黄浦区宣布,接轨上海自贸区出台“负面清单”,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营商环境。这是首个行政区域版的“负面清单”,根据区域特点,主要针对第三产业中金融、商贸、文化创意、专业服务、旅游休闲和航运物流6方面的9个门类,覆盖全区所有企业。据测算,黄浦版“负面清单”推出后,行政审批时间平均要比现在缩短70%到80%。

  上海始终明确,自贸区要“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自贸区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

  “推动新一轮制度改革,进一步开放市场,已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和增长源泉。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符合主动改革开放的需求,也为我国对接世界经济新格局提供了试验田。”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干春晖说。(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