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建交亲历者讲述中法关系50年:从远见卓识到相互吸引

2014年03月23日 11:5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从远见卓识到相互吸引——建交亲历者讲述中法关系50年

  50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很漫长,但在历史长河中却是转瞬间。

  50年前,东西方文明的两方代表——中国和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既改变了世界,也影响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法前夕,新华社记者在巴黎走访了50年前亲历中法建交的两位老人——88岁的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和77岁的中国前外交官汪华,听他们讲述自己关于中国和法国的故事,畅谈中法友谊的坚实基础和未来前景,见证中法建交50年来的沧海桑田。

  说起50年前那场被形容为“外交核爆”的中法建交,德斯坦仿佛在描述昨天发生的事情:“在1964年1月底的一次记者会上,我作为法国一名年轻部长参加……大家事先并不知情,戴高乐将军在记者会上主动提起了中国,就这样在爱丽舍宫向数百名记者解释了法国做出承认北京政府的决定。”

  以中国的人口与地理事实为切入点,戴高乐开始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在广袤的国土上,居住着‘伟大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地球上人数最多的民族,……中国不仅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中国从根本而言是一个文明,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积极地、建设性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德斯坦回忆说,戴高乐将军宣布这一消息当天,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美国立即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在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法国是唯一承认新中国政府的西方大国。法国在中西方关系发展上发挥了引领作用,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充分印证了当时两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而彼时的汪华还不到30岁,正在北京大学担任法语助教。汪华1937年出生在巴黎,父母当时都在法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汪华的整个青少年时代都是在法国度过的,1956年才随父母回国。

  1964年年初,中国外交部官员在北京大学找到汪华,询问他有关法文语法的问题,发现汪华法文出色,就问他愿不愿参与筹建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汪华没有半点犹豫,立即同意参加外交部的6人小组赶赴巴黎。而就是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汪华回忆,以宋之光为代办的中国建馆小组2月23日从瑞士乘火车抵达巴黎,在火车站受到法国媒体和当地华人的热烈欢迎。1957年就常驻巴黎的新华社记者杨效农也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建馆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筹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通过6名外交官共同努力,在短短3个月内就顺利完成了任务。1964年6月2日,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到任,法国首任驻华大使佩耶几乎同时抵京,中法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圆满完成。

  汪华说,当时的法国人对中国并不了解,还有人问他中国是否仍有男人留辫子。随着两国建交,双方交往也更加密切,一些中国艺术团体陆续来到法国,建馆小组也利用中国艺术团的演出契机开展活动、结交朋友。

  1974年,德斯坦成功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三位总统,并于1980首次访问中国。德斯坦回忆说:“和现在相比,那时候的中国完全是不同的世界。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从机场进北京城里经过弯曲的小道,道路两旁还有农民在田里耕作。我到上海的时候,也曾到外滩散步,黄浦江的对面全部是田野,看不到任何建筑。”

  在德斯坦担任总统后期,汪华也被再次派驻法国任外交官。这时的中国已经开始走上新的发展阶段。

  德斯坦高度评价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他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完成自己重返国际舞台的历史阶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就是一个幸福的中国、一个公正的中国、一个在世界上受到尊重的中国、一个和我们连接更紧密的中国。”

  退休以后的德斯坦每年都要去中国一两次。他说,中国现在充满活力,空中交通几乎连接了每个城市,到处都很繁忙。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爱好者,德斯坦不仅能简单用汉语对话、认识上千汉字,还对中国文化如数家珍。他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自己的床头柜上就放着一本《论语》。

  在结束外交生涯后,汪华继续为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促成北京蜡像馆与巴黎蜡像馆结成友好馆,多次参与法国知名艺术家访问中国的活动,并受法国电视台邀请为法国观众做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解说。为表彰他在各领域长期推动中法关系所作的贡献,汪华2004年被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两位老人致力于中法友好的努力也影响着他们的下一代:德斯坦的儿子亨利·德斯坦是一名商人,他推动的中法企业合作已成为两国商界合作的成功典范;而汪华的儿子汪延从巴黎留学归国后,与朋友共同创立了新浪公司,在繁忙的工作同时仍积极参与中法交流事业。

  从两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到两国民众的相互吸引,中国和法国之间的故事仍在继续。 记者应强 郑斌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