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单独两孩”政策昨起实施 10种情况可生

2014年03月27日 11:17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新政

  重庆单独两孩

  备受市民关注的重庆单独两孩政策,昨日落地!26日上午,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这一决定通过,意味着单独夫妻生两孩,自此有法可依。根据规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士说,此次对《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并获得表决通过的内容,直接针对落实单独两孩政策所涉及的条款。实际上条款并不多,涉及的字数也不多,不过意义重大。

  修改后条例明确规定,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申请生育两孩。自此,重庆单独两孩政策正式落地,在全国范围内,是第10个落地的省市。

  发布>

  到2027年 全市人口将达3483万人

  昨日下午3点,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的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新闻发布会上,市卫计委副主任王卫做了相关政策发布。王卫说,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预测我市人口发展将出现三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我市的总和生育率将从现阶段的1.4左右提高到1.6左右。

  同时,出生人口数量有所增加。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平均每年将增加出生人口4.5万人左右。考虑人口堆积因素,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的前3年,每年将新增出生人口7万人左右。到2027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峰值3483万人,比现行生育政策下峰值时间推迟3年。

  此外,人口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老年人口比例增幅减缓,青少年人口比例有所上升。2030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比现行生育政策下降低0.4个百分点,青少年比例增加1.5个百分点。

  影响>

  每年出生人口近40万 产房有压力

  王卫昨日坦言,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会给我市的卫生、教育等公共资源的配置造成一定的压力,医院产房问题首当其冲。

  目前,全市有产科床位9100余张,其中二级、三级医院5100余张。2013年全年住院分娩人数30.2万人,住院分娩率达到98%,除几所大医院住院分娩床位饱和外。2007年前后,我市年出生人口曾达到40万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初期,预测我市每年出生人口将接近40万人。

  “因此,从总量上看,我市产科床位基本能满足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孕妇住院分娩的需求,但由于医疗卫生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等原因,可能会对不同区域的医疗、妇幼保健机构造成结构性的影响。”王卫说,针对这一情况,将在近期对内部资源进行优化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孕妇住院分娩的需求。

  王卫表示,关于新增人口对入托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正在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在此,我们要大力倡导符合条件的夫妻理性选择生育时间,合理间隔,不要扎堆生育。”王卫提醒。

  这10种情形可申请生育两孩

  1

  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2

  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

  3

  第一个子女经市或区县(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4

  第一个子女患有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经医学干预后,市或区县(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可以生育正常婴儿的;

  5

  夫妻一方经市或区县(自治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不能生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6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个子女或者丧偶再婚前一方依法育有两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

  7

  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二等甲级以上伤残退役军人或因公致残相当于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

  8

  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居住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聚居区,一方为少数民族的;

  9

  市人民政府认定的部分山区农村的独生女户、少数民族户或边远高寒大山区的独生子女户;

  10

  其他特殊情形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认定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重庆晨报记者 任明勇 刘敏)

【编辑:杜雯雯】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