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习时报:部分地方选拔干部“唯票唯分”是思想偏差

2014年04月21日 1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21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了署名孙明的文章《科学定位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文章称,近年来有的地方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出现“唯票唯分”“凡提必竞”“高分低能”“选上的用不上”等情况,表面看是实践层面的操作偏轨,但根源却是认识层面的思想偏差。

  文章建议从制度设计上防止选人方向出现偏差。文中称,从实践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竞争性选拔更多地侧重于考查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导致擅长考试的人占有先机,埋头苦干、实践能力突出但理论素养不高的明显处于劣势,在干部中容易形成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导向。同时,按照竞争规则也确实存在“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的倾向,容易造成用人导向出现偏离。

  文章同时建议注意竞争性选拔干部的适用范围。文中称就选拔干部类别而言,委任制干部主要适用实绩晋升原则,可以增加一定的竞争性,而选任制、聘任制干部采取竞争性选拔则比较适宜。就选拔干部程序而言,正常选拔不一定都要通过竞争性选拔,但破格提拔最好采取竞争性选拔,以提高破格提拔的公信力。就选拔干部层次而言,高层次领导干部、一把手需要经过台阶式历练、长期考察,对他们不宜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而低职级干部因储备充裕,则可采取竞争性选拔,用必要竞争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后备干部最好采取竞争性选拔,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发现人才,有利于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如果有符合条件人选且人选意见比较集中的,一般不进行竞争性选拔。

  文章还强调评判标准要突出整体性兼顾差异化。竞争性选拔坚持的仍然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德”的表现更应该成为首要标准,但由于目前对“德”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量化的评价标准,干部的“德”只能定性评价而不能定量评价,干部之间“德”的表现难以作出正确比较,有的地方还将笔试作为第一道关口,实际上竞争性选拔中首先被关注或者被重点关注的是“才”的表现,“德”的要求实质上被弱化、被淡化。文章建议建立能力素质综合评估体系,构建由工作实绩、适岗评价、测试成绩、民主测评等指标在内的数据模型,对后备干部、表彰奖励、关键时刻突出表现、重大贡献等予以适当加分,全面衡量考绩与实绩、口才与口碑、临场表现与一贯表现,妥善处理分数与能力、票数与实绩、个人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关系。

  文章同时强调要搭建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竞争性选拔方式的开放性竞争态势不仅有利于全方位考量干部,而且有利于发现更多优秀人才。这一竞争平台也存在不平衡性,如:外单位人选和本单位人选、来自小部门和综合部门的干部、管理型干部和专业型干部、不同年龄段干部之间往往竞争不对等,容易造成假性竞争和恶性竞争,从而导致竞争失衡甚至失重。文章建议坚持就近取才原则,合理确定竞争范围,本单位后备人才较多的岗位可限制在单位内部,专业素质要求高的岗位可面向行业系统,区域内干部资源储备充裕的岗位可面向市域县域,高层次专业技术岗位可面向全国全省,保证竞争有度。

  文章还表示选拔干部要科学设置程序步骤。还要多视角综合分析研判,克服局限性。文章称竞争性选拔方式在识别干部上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局限性,一份试卷、一场面试、一张推荐票往往成为识别干部的重要参数,实践能力、工作业绩等难以通过短时间的竞争环节作出科学比较,竞争性选拔往往能起到“汰劣”的作用,而较难实现“选适”。

  文章最后称,不能把竞争性选拔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同时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力求更准确、更全面地识别干部。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