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省政协今年生态文明建设提案超一成

2014年04月25日 13:4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每次“两会”,政协委员都会踊跃建言献策。他们究竟建什么言、谋什么策?近日,省政协向南方日报独家披露《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于2014年1月17日结束,截至1月24日,共有509名委员、8个民主党派、2个人民团体以及3个专门委员会提交了提案。提案共793件,立案611件,立案率为77.05%。

  其中,委员个人提案数量最多,共501件,占63.18%。2-9人联名提案为111件,占14.00%。10人以上联名提案为23件,占2.90%。参与提案的委员占委员总数53.68%。

  省各民主党派提案144件,占18.16%。其中致公党26件、民盟25件、民建23件,是提交提案数量较多的党派。

  有关人民团体提案10件,占1.26%。专门委员会提案3件,占0.38%。委员小组提案1件,占0.13%。

  与2013年相比,2014年委员个人提案和党派提案占比略有上升,委员联名提案则稍有下滑。

  从提案内容来看,2014年省政协提案总体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提案总体质量较高,体现在委员们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建议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二是提案选题相对集中,今年提案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社会和谐稳定这三个方面。其中,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案数量最多,共394件,占提案总数的49.68%;涉及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的提案共274件,占提案总数的34.66%;涉及社会治理的提案达125件,占提案总数的15.76%。

  省政协把提案内容归纳整理为22个小类,前10类分别是生态文明建设、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区域发展与协调、医疗体制及医疗卫生、养老及其他社会保障、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法治与廉政建设、文化与体育建设、“三农”问题及交通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10类问题合共575件,占提案总数的72.51%。

  生态文明最“热”

  大气污染防治被提得最多

  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共91件,占提案总数的11.48%,是今年省“两会”委员反映最多的话题。委员集中探讨了大气、农村环境、土壤、水、海岛、海岸线及港湾的保护。《报告》认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提案数量由去年的第2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位,反映了这项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在所有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中,大气污染防治被提得最多,共13件。委员们提出,大气污染防治一是要建立珠三角联合行动共同防治机制,二是要大力发展环保、医疗、保健等雾霾防治产业。

  《报告》分析,2013年全国多地频现雾霾,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公众关注多。与此同时,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用五年时间改善空气质量。无论是现实倒逼,还是政策导向,大气污染防治都是未来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村环境保护与整治方面的提案共12件,主要包括科学规划、强化宣传、加大投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机制以及农村生态恢复等一系列建议。

  土壤及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提案合计11件,其中涉及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4件,涉及西江水质治理和保护的3件。

  有6件提案关注海岛、海岸线及港湾的保护、开发与治理。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一千多个海岛,海岸线长达3368公里。随着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省内海岛、海岸线与港湾的保护、开发及整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育与人才关注度排第二

  提案多呼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关于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的提案共86件,占提案总数的10.84%,仅次于生态文明建设提案。提案主要集中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包括职业教育发展(14件)、教育公平(12件)、高等教育发展(9件)及高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7件)。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们提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体制及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等建议。

  对于教育公平,委员们提出要加大山区、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及妥善解决异地中考问题。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委员们则更关注我省高校与国际合作交流、加大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等问题。

  自贸区建设是今年新热点

  委员建言广东打造电商第一强省

  今年省“两会”的提案,在探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时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即产业园区建设(7件)以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8件)。

  产业园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当前我省产业园,特别是产业转移园在发展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产业园亟需转型升级。对此,委员们提出要加大投入,发展龙头企业和总部经济,建立和完善转出区和转入区的共建共享机制等。

  今年提案的一大亮点是,不少委员提出广东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打造现代电商物流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放开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商贸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为此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建议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融合,建立广东现代电商物流体系,对电子商务实行税收优惠,把广东省打造为电商第一强省。

  今年省“两会”的新热点是打造粤港澳自贸区,这方面的提案有14件。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后,广东委员们集中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合作,显示出他们对自贸区的期望。

  养老受到持续关注

  提案建议探索养老新模式

  涉及民生提案中,有关养老及其他社会保障的提案共49件,占提案总数的6.18%。其中有关养老问题的21件,有关失独家庭问题的4件。

  根据《2012年广东人口发展状况分析》,广东省人口状态正处于“成年型”向“老年型”发展过渡期。因此,加快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委员们希望政府能加大对我省养老事业财政投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加快社会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并建议推广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村”养老、民办养老机构养老、异地养老等养老模式。

  我省政协委员对失独家庭关注由来已久,曾多次呼吁政府要加大对这个群体的关爱。多名委员继续提交提案,建议政府尽快摸清我省失独家庭现状,并加大对这个群体的经济扶助。

  医患矛盾引委员注目

  尽快建立贫困人员救助基金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直都是委员们的关注点,今年涉及这方面内容的提案共50件,占提案总数的6.31%。其中,有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提案16件,有关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4件,有关解决医患矛盾的4件。

  医患矛盾是今年提案的又一关注点。委员们针对如何缓解医患矛盾提出了建议,包括完善“一元化”医疗损害鉴定机制;为全体医护人员购买“事故保险”;破除“以药养医”的同时建立一套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让各级医院能开展医疗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收费;尽快建立和完善“三无”人员、贫困人员救助基金等。

  ■界别声音

  省政协无党派界别发言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莫道明:

  推进农村人口生活规则现代化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多名省政协委员提交提案,为推进城镇化献计献策。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省政协无党派界别发言人莫道明专门就城镇化接受了南方日报采访。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您认为广东推进城镇化应该注意些什么?

  莫道明:推进什么样的城镇化,取决于对城镇化本质的理解。实际上,城镇化的根本目标是人口的市民化和现代化,不能偏重于“土地的城镇化”。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城镇化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有6903万人,城镇化率为66.2%,同2000年相比较,城镇人口比例上升11.1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个百分点。相较于全国52%的城镇化率,广东城镇化速度是比较快的。

  但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粤东西北发展滞后于珠三角。截至2010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化率高达82.72%,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57.71%、37.67%、44.29%。其次,一些地方城镇化模式还比较粗放,公共服务设施及用地占比偏低。

  南方日报: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莫道明:可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统筹户籍改革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珠三角可以将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统改为居民户口,消除户口差异,统一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统一义务教育投入标准,粤东西北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分步推进。

  二是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推进农村人口生活规则现代化。城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结构及规则调整的过程,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农村人口应有思想和知识的准备,需要有专业机构进行培训,这要求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起这部分社会建设责任。

  第三,通过合理协调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发展,通过集约用地完善生态保护。珠三角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城镇化质量,同时分流外来人口压力,而粤东西北在着力引进第二产业的同时,可推进健康服务业产业发展。同时广东应尽早研究下一次新技术革命浪潮及国际分工调整的影响,将广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预先规划谋局。记者 雷辉 通讯员 熊水龙 赖南辉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