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支招”绘京津冀低碳发展路线图

2014年04月30日 23: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保定4月30日电 (记者 庞无忌)作为雾霾的重灾区,“让人无处可逃”的空气污染让京津冀地区的低碳发展路线备受关注。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30日在第二期“低碳中国·院士专家行”活动上表示,在治霾任务更为紧迫之际,京津冀地区不仅要实现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相对低碳”,更重要的是要向绝对低碳方面转型。

  这也意味着,一方面仍然需要提高单位碳排放产出的经济效益,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另一方面,还需要限定煤炭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制定更严格的减排目标。

  据环保部披露,一季度京津冀地区依然是全国空气污染的“重灾区”,“污染天”所占比例近七成。在全国空气最差的十个城市中,京津冀地区占七席。其中,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在空气污染的“黑榜”上排名居前。

  何建坤表示,这也意味着,对于保定等京津冀地区的城市而言,环境容量已经不能支持高碳的发展模式。整个地区的煤炭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尽快达到峰值。

  但是与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不同,中国许多亟待治理、减排的地区经济却并未达到发达的程度。需要面对“既要低碳,又要发展”的两难。何建坤说,这也意味着必须通过创新驱动,彻底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升级,才能“杀出一条路,变两难为双赢”。

  在此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克服重重障碍。河北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赶顺在同一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走这种低碳化的发展之路面临三大瓶颈。

  一是技术开发不足。目前中国的循环经济大都“两头在外”。即虽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为代价进行生产,但产出的低碳产品多出口到别国。由于技术开发不足,成本偏高,中国民众自身对于清洁能源却往往消费不起。

  二是认知不足。许多地方的政府官员都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两难问题发愁,认为一定要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发展循环经济。

  三是政策供给不足。李赶顺表示,如果使用清洁能源时,能够获得相应补贴和政策支持政策,那么清洁能源也许就得到迅速的普及。

  此外,李赶顺指出,目前的所谓低碳发展其实更强调技术层面的低碳,但事实上应该重视整个过程、体系,乃至整个生命周期的低碳。

  李赶顺直言,现在有许多低碳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发展实际上背后以高碳作为支撑,真正的低碳减排并没实现。

  另外,低碳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注重整体性,“不是一个城市的事”。他建议,京津冀一体化,以及联手治霾,可以逐步发展成为京津冀一体的低碳化。唯有产业低碳化整体布局,才能真正改善生态环境,解决雾霾问题。

  对于这种转型的艰难,许多地方将之喻为“壮士断腕”。不过,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杜少中表示,其实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并不是在“断腕”,而是下决心“割肿瘤”,以保存“手腕”。

  杜少中强调,在此过程中需要多用市场手段解决问题。“有了碳交易市场就有了排污权交易市场以及节能量交易市场”,能够促使企业自发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中国院士行”活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民促会绿色出行基金等有关单位组织,第一期活动于本月中旬在杭州等城市举行。(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