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丝路新语:“新丝路”上一粒大米的“轮回”

2014年05月04日 1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金边5月4日电 题:“新丝路”上一粒大米的“轮回”

  中新社记者 周群 蒋雪林

  中国的稻种,在柬埔寨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稻米最后又回到中国,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大米这种有趣的轮回,目前正在中柬、中老、中越等国之间上演着。

  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给东南亚各国带去了中国先进的农耕技术。如今,一群赶潮“海上新丝路”建设的中国人,正在重复着600多年前的故事——他们下南洋,带去良种和现代农耕技术。

  来自中国广西的兰晖焰正是这群赶潮人中的一位。2008年他来到柬埔寨,和几位中国朋友一起注册成立福沃得(柬埔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兰晖焰担任执行董事。

  四月下旬的柬埔寨,骄阳似火。沿着柬埔寨5号公路北行大约40公里,就到了磅清扬省境内的福沃得公司水稻品种试验基地。刚刚收割的水稻在骄阳下暴晒,不久后,这些稻谷就会被加工成稻米,运回中国。

  “现在,在中国的餐桌上已经能吃到柬埔寨的优质大米,福沃得公司2013年出产稻米270吨,其中约135吨已于今年3月运抵中国防城港,进入广西市场。”兰晖焰说。

  兰晖焰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稻种在这个基地试验种植已取得成功,筛选出适合在柬埔寨进行推广的水稻品种16个,平均亩产在380公斤左右,单位产量比当地农户种植的高出70%。

  基地的稻田管理员万迪是柬埔寨人,两年前他来到基地。“过去一直认为水稻种植只能‘等天吃饭’,天不下雨,地只能丢荒。”万迪说,福沃得公司打井灌溉,即使是旱季也能进行水稻种植,这让他很开眼界。通过福沃得公司的培训,他对水稻种植有了新的认识:施肥、防虫都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规范。

  受训后,万迪采用学到的技术耕种自家的农田,水稻收成比周边农户的高出30%以上。

  万迪的成功引来众多柬埔寨人的效仿,兰晖焰告诉记者,“最近三年来,周边农户越来越多到福沃得公司学习农技、采购中国谷种。”基地已经培训当地农民160人次。

  民营的福沃得公司,是中国农业部“亚洲粮食安全合作战略规划”重点扶持“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援柬农业项目“中柬农业促进中心”的项目实施单位。“引进中国优良种苗及先进技术,在柬埔寨示范推广,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兰晖焰说。

  兰晖焰未来三年的目标,是培训柬埔寨农民3000人,农业技术员1000人,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15万亩。

  2010年10月,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13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中提出,“进一步实施优质高产农作物示范田建设,与东盟各国共同建设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20个”。一批中国农业开发企业循着这条路,走进东盟国家。

  在老挝,类似的项目也已实施。2012年9月,“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在万象揭牌。该项目由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老挝农林部种植司组织实施。

  在万象市郊的“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该站副站长覃志和告诉记者,再过20多天试验站就可以收割稻谷,将大米卖回中国去,是他们的目标之一。

  对于中柬农业领域的合作,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告诉中新社记者,中柬农业合作潜力大。他同时表示,“目前柬埔寨缺乏大米加工企业,我们欢迎中国公司投资碾米厂。”

  老挝副总理宋沙瓦亦感谢中国在农业领域给予的援助,他希望通过谈判,老挝更多的大米进入中国市场。

  对于“利用中国人的大脑和自己的土地”来赚中国人的钱,老挝青年Chanthaphone很感兴趣。他说:“在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学好技术后,我也想大规模种植水稻,然后把大米卖到中国去,自己做老板。”(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