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虹口居民楼倒塌事故追踪:折射高房价下群租难禁

2014年05月06日 10:1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5月4日凌晨,上海虹口区发生一老式民宅倒塌事故,造成2死3伤。目前,事故原因尚无定论,但已经暴露出“待拆房违规转租”“小区违建多群租多”等问题。

  本该拆迁的房屋怎么变成出租房?大量“违建房”怎能逃过监管?城市里还有多少这样的老旧民宅待修待拆?

  居民:倒塌房屋系“拆迁队长”转租的待拆房 “拆迁队长”已被警方控制

  4日凌晨4时49分许,上海虹口区新港路242号一幢老式居民楼发生倒塌,消防现场救出5人,其中2死3伤。虹口方面新近表示,不排除是易燃易爆气体遇不明火种产生的爆炸引发房屋坍塌。

  根据现场分析,三层居民楼发生爆炸后,压垮了与其相邻的三间简易平房,造成一对来沪务工夫妇一死一伤。从居民口中记者得知,这对夫妻所租住的简屋,是从“拆房队”“戴队长”的手中转租过来的。

  “住户搬迁后本应该封闭的房屋,大部分被‘戴队长’转租牟利。”一本地居民说。

  据居民们描述,戴队长60岁上下,江苏人,是拆房队的负责人,2002年左右进驻到这片待拆迁的居民区,不仅将空置出来的房屋转租,还自行搭建了多个简房用于出租,每间房间月租金数百元。

  一位来自安徽的务工者告诉记者,他就是“戴老板”的租客之一。记者在其住处看到,夫妻俩租住的房间约八九平方米,屋内除了床,还有电磁炉、换气扇以及各类杂物,非常拥挤。这位租客说,他们从2004年便开始向“戴老板”缴纳租金,目前每月350元。能在上海租到这么便宜的房子,让这位务工者颇感高兴,为此还会在家里准备一包中华烟,“戴老板”来时便“套套近乎”。

  在居民带领下,记者还来到居民区的一栋三层老式公房内。据称,原先的6户人家5户已在多年前搬走,目前这5户房屋均被“戴队长”违规改做群租房,转租给了外地人。“目前居民区里被‘戴队长’转租的房至少有二三十间。”一居民表示。

  记者从虹口方面确认,居民口中的“戴队长”确有其人,目前已被公安机关控制。然而,拆迁人如何变身“大房东”?“违建房”又怎能逃过监管被继续出租使用?这些问题还有待相关部门尽快给出答案。

  “最后的棚屋”何日能动迁?

  据统计,倒塌居民楼所在的这片老旧民房,连同一旁的一栋6层老式公房,共有100余户。记者沿着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的弄堂进入多家房屋看到,屋内狭小拥挤,电线散乱,昏暗潮湿,条件十分简陋。不少房屋的墙面、地面已有明显开裂,用力关门关窗时,会有尘土掉落。

  居民钱先生称,这片老屋始建于1957年,距今已有近60年历史。“当初搬来时,房子是平房,很新。后来随着人口增多,居民陆续进行了加盖,现在大部分为3层或4层。”

  据了解,10多年前,包括这片民宅所在的地块以毛地形式出让给一家开发商。目前,此地已是一个名为“金轩大邸”的高层住宅小区。网上挂牌的二手房最新售价接近每平方米4万元。而倒塌房屋所在的老旧房屋,是剩余的最后一片待拆迁房。

  按照居民指引,记者看到,在这片老屋背后,有一个人工开挖出的约20平方米的深坑,坑里积满了臭水和垃圾,坑的对面则是“金轩大邸”住宅。有居民表示,这是当时开挖的地下车库,“本来是要连我们这片一起拆完的,但在2003年前后忽然停下来了,直到现在。希望这次事故以后,我们能尽早拆迁。”记者看到,为防止深坑旁的民房倒塌,靠近房屋的一侧墙体已用钢板做了加固。

  据悉,事发后,虹口虹房集团及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派出3组工作人员,赴现场对受倒塌事故影响的相邻房屋进行了排查抢险工作,当日已对受事故影响的危险点采取了加固措施,并对周边房屋进行进一步检测。事发地的街道办事处已将事故房屋及周边房屋内8户居民安置。

  还有多少“老屋”需修缮改造?

  目前,许多城市的老旧房屋普遍存在建筑安全隐患。记者近日了解到,上海现有居住类房屋建筑面积5.6亿平方米,其中建于上世纪的老旧住宅有2.2亿平方米。特别是一大批直管公房建设年代久远,尚未经过修缮或已超过规定的修缮周期,房屋在使用及安全等方面已暴露出诸多问题。同时,不少老旧住宅的居民是年老及离退休的职工、家庭困难户等,无力自行解决居住安全问题。

  据悉,上海已将旧住房综合改造相关项目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正着力对旧住房做“体检”、动“手术”。根据规划,上海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各类旧住房修缮改造5000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90万平方米。其中,市政府将对2013年至2015年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加大工作推进和政策扶持力度。

  有专家表示,此次事故同时折射出的群租难禁现象值得重视。在高房价、高房租之下,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及不少来沪务工人员选择群租可谓是“无奈而又必然”。治理群租,应“疏”“堵”结合,一方面严格规范房东、中介行为,加强监管和惩处;另一方面,要加快面向城市“夹心层”的公租房、廉租房供应,支持建设单位租赁房等,逐步将更多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记者吴振东、叶锋)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