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守卫程序正义有成本

2014年05月06日 15:4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按照老百姓朴素的“比较经济学”,花1000元成本获取480元收益,显然背离了理性选择的基本逻辑。在眼球效应时代,在喧嚣情绪的遮蔽下,“钱难取”很容易引发公众对程序繁琐、规则生硬冰冷的批评。

  在制度和人性的张力中,过于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引发人们的质疑。在定量还是定性的模糊边界里,在严苛还是宽松的复杂关系中,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公众对“取钱难”的最大担忧,就是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够人性化、缺乏方便的操作性,让老百姓有一种“穷折腾”的感觉。

  然而,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规范的受益者,也是社会规范的建设者。银行对已亡故客户的继承权进行审慎操作,其目的就是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防范风险,这原本无可非议。如果银行在执行过程中不严格遵循程序正义,难免会被某些人找到漏洞,从而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失,给银行带来声誉损伤。

  放弃继承权公证作为一种规则,讲究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因个体偶然的特殊情形而发生改变。如果人们随意地解释规则,随意地执行规则,必然导致规则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大打折扣。在利益多元多变时代,人们必须要把握一个基本方向,即社会规范在很多时候只能保障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正义,那些小概率的、极端情形上的不近人情,也许正是人们为了享受金融安全必须支付的代价。

  在这起事件中,银行并没有过错,市民“钱难取”在本质上是为守卫程序正义支付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说,银行固然需要改进服务、加强管理,公众也需要对银行的审慎操作多一些理解和支持。(杨朝清)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