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中非合作绝非新殖民主义

2014年05月07日 10:2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非洲之际,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安哥拉主流媒体近日均在显著位置或以整版篇幅,突出报道李克强在访非前接受非洲国家媒体联合采访的访谈内容。报道援引李克强的话说,中非关系源远流长,中非友谊历久弥新。中非关系早已超越地理距离、文化特性和制度差异,做到了以诚相待、以心相交、以和相处,被誉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中国绝不会走别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也不允许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行径在非洲重演。

  中国和非洲具有非同一般的传统友谊,几十年来,中非一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目前正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在政治领域,中非高层往来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习近平主席去年成功访非,李克强总理今年再次访非,多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相继访华,双方共同把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在经贸领域,中非共同利益不断拓展,已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支撑。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非洲重要的发展合作伙伴和新兴投资来源地;非洲则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新兴的投资目的地。在人文领域,中非合作范围广泛,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又一重点领域。截至去年底,中国共为非洲国家培训5.4万名各类人员,派遣技术人员、青年志愿者、农业专家36万多人次;中非合作在31个非洲国家设立了37所孔子学院和10间孔子课堂;中国在非洲42国有43支援外医疗队,队员近千名。

  历史和现实都昭示人们:中国发展好了,非洲有机遇;非洲发展起来了,中国也会受益;中国和非洲都发展进步了,世界会变得更美好。然而,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非合作,甚至说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这顶帽子无论如何戴不到中国人头上,因为这既不符合中国传统理念和文明,也不符合中非友好合作、平等互利的事实。一方面,中非都曾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都深知独立平等的可贵,中国在对非合作中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务实高效、真诚守信,对非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几十年来始终一以贯之,未曾偏离,已成为中非友好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中非合作追求的是包容发展,市场潜力大、劳动力充足的非洲是中国产品、中国设备、中国技术、中国资本“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向,而科技有一定基础、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也帮助非洲部分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增加了就业岗位,提振了非洲的消费,促进了非洲经济增长。

  非洲国家又是如何看待“新殖民主义”这一陈词滥调的?正如安哥拉主流媒体《国家报》的文章标题——“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说法是一个错误指控”。非洲多位国家领导人也曾正面批驳所谓“新殖民主义”的谬论,南非总统祖马表示,中非之间不存在任何殖民关系,那些关于中国的指责是不真实的;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认为这是别有用心,并表示绝不会被这种论调误导;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认为这是荒谬、毫无根据的指责,非洲对中国怀有信心和信任。“我们心里清楚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中国与非洲经济走向互依互存”、“那些声称中国企业在非洲‘不负责任’的论调根本站不住脚”……在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从普通民众到政府官员,对中国促进当地发展的积极评价,不绝于耳。事实是对所谓“新殖民主义”论调最好的反驳,中国投资振兴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非洲经济多样化进程,双方经济的高度互补性使彼此相得益彰,中国对非洲国家发展的贡献实实在在。

  实际上,恰恰是一些西方国家在非洲假借“推广人权和民主自由”等旗号,行扩散“新殖民主义”之实。那些指责中国在非活动是“新殖民主义”的论调,不但“牵强附会”,且拘泥于传统殖民时期思维,已不再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思维。中非合作谱写了辉煌的篇章,现在正翻开崭新的一页,双方应乘势而上,抓住机遇,着眼未来,携手打造中非合作的升级版。(  南方日报评论员)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