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科院报告:“沪苏浙皖”或将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区

2014年05月09日 11: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 阚枫)中国社会科学院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在未来的中国区域经济中,一个覆盖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一体化世界超级经济区将出现。报告课题组建议,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沪苏浙皖长三角”的一体化,提升其功能定位。

  这份名为《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编写。报告对2013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宜居城市竞争力、宜商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城镇化战略格局进行比较。

  在研究未来中国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时,报告课题组分析,过去三十多年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中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这一地区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格局还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报告设想,在未来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一个覆盖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一体化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开始浮现在北至陇海线,南抵浙南山区,西至京九线,东临黄海、东海的广袤空间里。

  对于上述判断,报告从区域扩展和区域深化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证。报告指出,从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迅速改善,“沪苏浙皖”区域内各节点城市到中心城市上海的最短时间距离迅速缩短,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至2020年,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亳州以外的总共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届时,所有城市与中心城市上海之间的最短往返通勤时间将控制在4小时之内,能够实现当日工作往返,长三角将全面迈向‘当日经济’。”报告课题组指出。

  此外,以地均GDP和GDP增量分别衡量经济发展效率和增长潜力。报告通过对长三角经济区40个城市2001至2010年地均GDP和GDP增量进行考察,发现长三角在这十年间出现了明显的区域经济收敛,地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综合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在产业结构方面,报告课题组称,2004年之后,长三角整体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均值连续7年持续上升,2010年达到0.795,发生了明显的产业同构现象。随着产业关联度的提升,长三角各地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呈现明显的同向变化趋势,产业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产业同构成为一体化的基础,长三角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并形成集群优势,对外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

  “既然有这么一个客观的趋势,既然有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因势利导,顺应这种客观的趋势。建议中央和有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不是可以把这个作为未来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倪鹏飞建议。

  “过去我们为了强调新亚欧大陆桥和长江经济带的两纵,有意在长江的下游地区缩小了长三角的范围,其他的长江流域都是全省参加,而在下游地区都是很窄的一个区域参加。”倪鹏飞称,国家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沪苏浙皖长三角”的一体化,提升它的功能定位。

  倪鹏飞建议,国家应修改长三角的规划,“过去长三角的规划最大胆的到2020年也是浙江、江苏和上海没有包括安徽,并且对北部的重视很不够,我们希望要修改结合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修改长三角的规划。”

  此外,倪鹏飞称,要优化长三角地区的大长三角地区的空间布局,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扇形空间结构;完善平衡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搭建讨价还价的磋商平台;建立深化区域一体化的公共治理体系,培育提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构建支撑权益开发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水平。(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