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低价药不限价:缓解看病贵需改变“以药养医”

2014年05月09日 16:0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据新民晚报昨日(8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宣布,为鼓励药企生产低价药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国家取消280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此举不会导致市场实际交易价格出现普涨现象。

  此政策的初衷显然是善意、积极的。一方面,目前很多百姓日常使用的低价药,比如痢特灵、氯霉素滴眼液、复方甘草片等经典老药,均已消失多年,取消限价或可有望使其重归市场;而另一方面,“低价药”回归,也会让医生患者多一些选择,而不至于只能使用高价药。

  不过,良好的意图未必带来正面效果,不限价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就能用上“低价药”。特别是在目前这种医患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仅仅从生产层面为低价药“松绑”,很难真正将信号传递到患者那里。若执行不力,反而可能推高药价,增加老百姓的医疗负担。

  有一个担忧是,取消限价不排除药厂会大幅提价,以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的路丁为例,价格不过1分/粒,即便提价百倍,也不会超越上限,而对于患者来说,负担只能是有增无减。况且,由生产环节启动的药品提价,可能在市场层面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引起其他药品的价格波动。

  还有一个担忧是,即便药厂开始供应低价药,但这些药品能否如愿进入采购名录,并出现在医生的处方里,真正惠及民生,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医疗机构能否做到阳光采购,医生能不能抵挡得住高价药的利益诱惑,都是未知数。现实的情形是,如果医院“以药养医”的状况不能尽快改变,则“大处方”、“贵处方”的现象将很难消失。

  因此,若想真正拉低总体药价,缓解百姓“看病贵”,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事实上,发改委也表示将采取多种方式,如加强价格行为监管,防范企业滥用定价权。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比如,将低价药纳入动态管理,实时监控,一旦低价药因成本上涨或用法、用量发生变化突破标准,则要退出清单;再如,要针对低价药品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政策;又如,鼓励药品市场积极竞争、充分竞争等。

  而要让一些低价药与高价药之间的替代性关系,从可能变为现实,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必须加快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尽快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现状。

  唯有多措并举,辨证施治,才能构建一个常用低价药持续供应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体现政府的民本意识,防范市场急功近利的行为。(胡印斌)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