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解读张高丽讲话:大气污染防治重在区域协同

2014年05月16日 23:3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日前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并邀请长三角、珠三角有关省市参加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时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进一步突出重点、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

  张高丽强调,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环境生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率先在大气污染协同防治上取得进展,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治理大气污染。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张孝德认为,强调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思路上的突破。“去年以来的几次严重空气污染事件已经表明,空气污染问题的影响通常是大范围的、区域性的,要解决也不是仅依靠某一个地方就能实现的,单打独斗可能收效甚微,只有共同行动,才能共同受益。”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丁元竹表示,目前中国大气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空气质量成为群众最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此次提出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环境生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有利于今后解决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及其他需要区域协同解决的问题。

  受访专家还表示,以共同治理大气污染为突破口和抓手,反过来也有助于解决一些制约区域协同发展的因素。

  张孝德表示,过去长期以来存在的“各自为政”的治理方式造成了地区内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均衡等情况,制约了区域的协同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今年2月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丁元竹指出,实现区域发展涉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也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等举措都有利于从宏观上协调地区发展。

  专家们还表示,此次会议中强调治污措施的落实很有必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这是对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

  张高丽要求,要抓好重点行业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加大重点企业环保技术改造力度,确保如期达到新的排放标准。要抓好清洁煤替代,加强煤炭质量监管,减少高硫、高灰份劣质燃煤散烧。要抓好机动车尾气治理,重点整治黄标车、老旧车、重型柴油车等重污染车辆,提高油品质量等级,优化城市交通路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要抓好电动公交车等新能源车推广,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市场化推广模式。要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秋冬季禁烧,积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做到既改善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要抓好宣传教育,推进环境信息公开,进一步动员组织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北京环保学者杨斌认为,治理污染过程中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也是关键。“发展清洁能源、实现绿色发展等不能成为政府的‘一厢情愿’。”

  张孝德表示,要实现区域真正协调发展,需要各地从理念和思路上的转变。“区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方政府需要调整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落后的产业结构,从区域全局、长远的角度规划本地发展,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某些方面的‘舍得’和‘牺牲’。”(记者程卓 孟娜 刘彤)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