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县政府聘40名挑刺工暗访:“挑刺工”的意味

2014年05月20日 09:31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提着包包,走进派出所,咨询民警如何办户口。离开,返回,听录音,填好“行政效能暗访测试情况表”,直送县纪委监察局。这是四川省丹棱县“挑刺工”李开鹏的一次暗访“挑刺”过程。据该县纪委书记透露,像李开鹏这样的“挑刺工”,他们“秘密”选聘了40人。“这是一份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名单,即使‘单上有名’的人,相互间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挑刺工。”对于此举,该县干部称压力大。 (5月19日《华西都市报》)

  “挑刺工”,在自古所谓的三百六十行中,恐怕都没这样的职业或行当。其实,当地纪委暗聘的“挑刺工”,和之前各地各部门所推出的“行风监督员”并无二致,根本目的就在于解决好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至于名称,大可不必在意。

  有意味的是,对于此举,当地一些干部直称“压力大”。为什么正常的工作会让有关人员感觉“压力大”?或许可以这么理解,要么是相关部门工作确实没做好,要么是有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确实存在对群众态度不好、耐心不够、故意刁难等现象,担心被“挑刺工”暗访获取真实情况,递送纪委而被追责。

  而在笔者看来,“压力大”的“反应”,也恰恰是一些部门工作真正有问题的表征。因为这种“压力”来自暗访,不是提前招呼、前呼后拥的“工作检查”。工作做得好不好,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态度如何,随机的暗访,在某种程度上,最能说明一切。如果平时工作都做好了,那又何来“压力大”之说?

  经得起明查,更经得起暗访,之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基本的工作遵循。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笔者以为,对于“挑刺工”,不应只是让干部感觉“压力大”,还要考虑如何把这一监督效应进一步放大。在四川丹棱,当地纪委是“秘密”聘请了40人的监督队伍。而从现实而观,如果相关部门对待群众的意见,都能像重视特聘的“挑刺工”意见一样,件件有答复,条条有回应,那么,何愁干部作风不转变?(肖应林)

【编辑:刘艳】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