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基层医院人才荒:需要的招不来 招来的用不上(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5月26日 09:01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倾听民营医院的人才呼唤

  如今,一提起民营医院,不少患者就皱起眉头,“宁可早起到公立医院排长队,也不愿意到民营医院就医”。这也体现了部分民众对民营医疗的不信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来源于对民营医院医生水平的不信任。

  记者采访了解到,民营医院并非不想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也不是不想拥有年富力强、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但是,现实中的种种困难使得人才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短板。

  “小的拉不开弓,老的上不了马”

  近期,姚女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VIP产房生产花费了数万元。她告诉记者:“虽然民营医院的硬件环境更好,但是生孩子还是求母子平安。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相比民营医院更让人放心。”

  民营医院人才短缺问题在各地普遍存在。厦门长庚医院总执行长刘智纲介绍说,厦门长庚医院之前的人才招聘最初面试了100个医生,最后来报到的寥寥无几。要么原单位不放,要么自己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不愿意离开公立医院。

  运城是山西省民营医院较为集中的地区,记者最近在此调研时发现,运城市民营医院人员状况基本上是“小的拉不开弓,老的上不了马”。运城市耳鼻喉医院目前共有医护人员30余人,多为专科或中专学历。医院两位副院长是从公立医院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年纪都在60岁以上。运城空港医院、盛义堂医院等多家民营医院的人才状况都与此相像。

  “岁数大的是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年轻的则不是正规或名牌院校毕业,学历偏低,且工作经验不足。”多家民营医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普遍反映,目前在人才引进方面,国家缺乏对民营医院的优惠支持政策,民营医院主要靠待遇吸引人,这是民营医院发展中的致命弱点。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牛建民认为,民营医院缺少自我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平台。民营医院的医生、护士主要来源于边远贫困地区的医护人员、一些企业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离退休医护人员。即便是这些人员也经常是招一批走一批,走一批再招一批,走马灯式地换人,很难建起一支忠诚、稳定、有凝聚力的人才队伍。

  江西省一家民营医院41岁的郭医生告诉记者,他最早是乡村医生,从医至今已有17个年头,“并非不想去公立医院,但是公立医院条条框框太多,限制太多。民营医院管得松,要求低”。

  “到了民营医院就低人一等”

  一些专家认为,民营医院招揽人才难,一方面缘于医疗人才“到了民营医院就低人一等”的偏见,另一方面,刚毕业的本科生从自身成长角度考虑,都愿意到公立医院接受锻炼。

  业内人士表示,民营医院“社会认可度低”和“招揽人才难”,其实互为因果,这恰恰是民营医院困难生存的一种恶性循环。专家认为,由于在科研立项、职称晋升、户籍政策等方面存在劣势,民营医院即便开出数倍于公立医院的年薪,也不易吸引业务骨干。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是一所民营医院,该院院长张阳说:“民营医院聘请到大专家后,大专家因为离开公立医院,会被学术圈子边缘化,连交流培训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些专家在中华医学会等学术团体的职务头衔也很快就会丢失,因此很难留住他们。”

  采访中一些医护人员表示,没有学术地位,不能进入知名学术团体任职,就不能进入主流学术圈子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没有学术荣誉,就不能晋升教授,不能带学生,不能做导师;相应的就不能申报国家、省、市科研课题,不能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不能获得科研经费和成果。这才是公立医院优秀人才不愿意流动的真正原因。

  牛建民认为,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医生只重视挣钱,只要挣钱多怎么样都可以,其实不然。对有职业素养的医生来讲,他们最看重、最在意的不是钱,而是职业荣誉、学术成就、学术进步以及同行的认可,而这些恰恰是现在的民营医院所无法满足的。

  也有专家认为,民营医院人才培养和科研力量十分薄弱的原因是钱都投到广告和硬件建设上去了,对人才培养和医学研究的投入微乎其微。

  “虽然看个喉咙都要等一上午,和医生也说不上几句话,但是能走医保就不想额外掏钱,所以还是到大医院方便。”一大早就在上海某三甲医院排队挂号的陈女士对记者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说,民营医院没被作为我们的医疗服务主体,所以许多民营医院没被纳入医保体系中。这样老百姓去民营医院看病,就要全部从自己腰包里出钱,这就会让很多人不愿意去民营医院看病。没人去看病,怎么去吸引好的医务人员?

  “源源不断地培养我们的梯队人才队伍”

  民营医院要获得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地位,与公立医院同台平等竞争,必须打通职称晋升、科研立项等多个环节。张阳说,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规定,民营医院的学术地位和公立医院对等,这就给民营医院留住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现实中,地位对等又很难落实。

  “现行的人才体制建设对民营医疗机构不是很公平,希望政府能把我们也纳入国家人才培训计划的范围,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运城空港医院副院长杨俊玲说,国家应当给予民营医院同等的荣誉评定待遇。

  中国华力控股集团投资了多家医疗机构,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公立医院的医生可以带硕士生、博士生,民营医院的医生就很难带,这不合理。如果民营医院的医生也能带硕士生、博士生的话,就能源源不断地培养我们的梯队人才队伍,这是我们一直呼吁的。

  同时,从事业单位退休,和从民营企业退休,又有很大反差,“单位人”与“社会人”的差别体现在各个方面。只有加快推进国家层面事业单位整体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制内外的差别。

  私立医院或民营医院的生存之本是患者口碑。专家表示,非公立医院完全可以采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Attending(类似主诊医生)制度,在职称制度改革上先走一步。患者的理念正迅速改变,患者最终需要的是富有责任心、技术精湛的医生,而不只是单纯的高职称。既有独立临床能力、又精力充沛的优秀中青年医生应该成为未来民营医院的主力军。(记者 肖思思 刘翔霄 李亚红)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