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大飞机克服三大挑战 部件国产化率逐步提高

2014年06月05日 08:1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陈迎春,C919项目常务副总设计师,现担任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总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空气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长期负责和领导我国大型飞机等多个型号研制和多项重大预研课题,主持多个型号的对外合作工作,完成多项开创性研究。

  造国产大飞机,是国家战略、国家意志

  记者:上世纪70年代,运十大飞机项目上马,后来又中止了。之后,我们又与国外知名航空制造企业一起合作研发,也没搞成。现在,我们又回到自力更生的路上,提出要把国产大飞机搞上去,这有什么样的考量?

  陈迎春:航空业被誉为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和科技创新的综合体现,大飞机更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大飞机项目的创新带动辐射可以加快国家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和能级。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意义,还具有特殊的国家安全战略意义。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呈现了巨大的需求。2012年,中国人均乘航班出行次数为0.21次,总运输量为3亿人次,比十年前的中国增长了3倍,但与欧美的人均1.78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按照中国民航业发展规划,要让95%的县级地区和95%的人口享受民航服务。根据预测,未来20年,仅中国市场就需要新增近5000架各型民用飞机,总价值高达5600多亿美元。这么大一块蛋糕,如果我们拱手相让,实在太可惜了。

  中国的大飞机之路一波三折,上世纪70年代上马运十项目,试飞也成功了,都飞到西藏去了,可因为种种原因,还是中断了。后来,我们又与麦道、波音、空客等世界航空制造业巨头合作,希望走“以市场换技术”的捷径,结果学费交了不少,但核心技术没有学到,这是买不到、换不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力更生,把国产大飞机搞上去,这是国家战略、国家意志。

  在克服三大挑战中不断成长

  记者:C919研发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和难题是什么?

  陈迎春:我们搞大飞机的基础很薄弱,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遇到的挑战也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集成,发动机、飞控、航电、液压等飞机上的很多系统都是国外供应商提供的,而且成分不一样,有的是整系统,有的是分系统,就像到菜市场买鱼、买肉,要作成一席菜,还要做很多工作。系统不是买来什么就装什么,系统集成对主制造商是个很大的挑战,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在系统集成方面都遇到过很多问题。

  二是供应商管理,这么多系统要买,要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如何与国外供应商密切配合,确保进度,这是不简单的,对主制造商来讲是个很重要的管理技能。

  三是适航取证。没有适航证,咱们的产品就进入不了市场。我们要先取得中国民航的适航证,后面再拿到美国、欧洲的适航证,这就要求我们研制的飞机要达到国际安全标准。取得适航证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双方都没有经验,无论是审查方还是申请方。

  应该说,我们在克服这三大挑战中,自身能力建设也上了一个台阶,我们的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制造系统运转得更加科学、高效。

  大飞机部件国产化率会逐步提高

  记者:我们说C919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除了机身主要是中国企业制造的,发动机、飞控、航电等关键系统和设备都是由国外供应商提供的。这个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体现在哪儿?

  陈迎春:第一个是飞机的总体设计,飞多远、多快、多高,就像盖房子,是三室两厅,还是三室一厅,这个设计是房子的设计师定的。第二个是气动外形,这个完全是我们自己设计的,要经过上万次的风洞试验。第三个就是机体结构,大部件总装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实验、制造、总装。第四个就是系统集成,飞机的形成过程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拿服装设计师做例子,他把布变成衣服、变成时装,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品牌了,至于这个布谁织的、棉花谁种的,就没人关心了。同样道理,我们采用国际通行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按照自己对飞机的定义采购各种系统和设备,研制出自己的飞机,这是个创造的过程,也是个核心的过程,体现了自主创新,这个知识产权在我们飞机制造商手里。

  记者: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关键部件是否有国产计划?

  陈迎春:我们现在的计划是逐步提高国产化率,这个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我们技术基础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已有长期技术积累相比。国产发动机现在开始着手在研制了,这需要时间,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以后,我们就能为大飞机装上“中国心”,那时我们的航空制造水平就将再上一个台阶。现在大飞机的总体设计和总装是我们自己搞的,在项目的带动下,发动机和机载设备最终也会搞出来,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这是我们的使命之一。

  ●1970年8月,中国第一个大飞机项目运十启动研制工作。运十客舱按经济舱178座、混合级124座布置,最大起飞重量为110吨。

  ●1980年9月,首架运十成功首飞。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研制出大型客机的国家。

  ●1985年2月,由于综合国力等种种因素,运十宣布下马。

  ●1985年,上海飞机制造厂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组装生产MD82客机。麦道82是中国第一个整机合作项目。

  ●1992年,上海飞机制造厂与美国麦道公司启动了新型号MD90的组装。

  ●1996年,在与麦道合作的同时,中国和空客公司开始联合研制AE-100型客机。

  ●1997年8月,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并购,与中方的合作被迫终止。12年间,上海麦道共组装生产了35架MD82客机、2架MD90客机,其中5架返销美国环球航空。

  ●1998年,空客终止了AE-100项目。至此,中国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彻底停滞。

  ●2003年11月,中国“大飞机项目论证组”开始调研和专家论证。

  ●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汇报,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并要求尽快开展相关工作。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黄旭辑)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