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农民向总书记报喜:今年的"馍"确实能吃上了

2014年06月06日 09:49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尉氏农民向习总书记报喜:今年的“馍”确实能吃上了

收割 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

尉氏农民向习总书记报喜:今年的“馍”确实能吃上了

卸粮 金黄的麦粒从收割机中倾泻而出。

尉氏农民向习总书记报喜:今年的“馍”确实能吃上了

装包正在给麦子装包的沈平义夫妇及乡亲们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尉氏农民向习总书记报喜:今年的“馍”确实能吃上了

  打捆 相邻麦田里的麦秸秆已就地打捆。 (记者张光辉摄影报道)

  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内的麦子开始收割,在这片田地上耕种的农民沈平义喜获丰收。

  12亩小麦平均亩产接近1300斤。“可以向总书记报喜了,今年的‘馍’确实能吃上了!”6月5日中午,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沈平义的麦子收割完毕,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沈平义是沈家村党支部书记,今年58岁,种了12亩小麦。5月9日,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到他的麦田里察看。当时他打“保票”说,如果后期没有天灾,亩产1200斤没多大问题。习总书记说:“看到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村里人一样感到欣慰,用咱老乡的话说,今年的馍吃上了。”

  这些天,沈平义既兴奋又忐忑:眼前金黄的麦子,不会让他的话变成“吹牛”吧?现在,望着家里堆成小山似的近8吨新麦,他的心终于放下了。

  “眼前的粮田,是尉氏县高标准粮田的一部分。”尉氏县农业局局长刘俊玲说,最近几年,中央和省里在政策、资金上,对高标准粮田建设给了很多倾斜,县里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建设、现代农业、土地治理等涉农资金,已建成像这样水平的高标准粮田28万亩。

  高标准粮田建设,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万亩小麦方里种的“矮抗58”,是小麦品种中的“明星”,去年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良种、水利设施到农业机械的提升,农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沈平义指着机井“井堡”旁不起眼的一根电线说,几年前一家一户浇地还得用柴油机,少说俩劳力才能浇,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卡一刷,水就流出来了,浇一亩地节省20元左右,省力又省钱。有的年轻人更“绝”,用上遥控,300米外就能操作。

  小麦丰收了,沈平义感到压力减轻不少。他现在琢磨的,是如何种好秋粮、增加收入。

  在繁忙的收割现场,一位农业专家指着麦垄里农民的“创造”说:这里的麦田,套种着西瓜和辣椒。小麦收完点玉米,西瓜收完后,辣椒又长起来了。瓜藤要虚,有麦茬棚着;辣椒喜阴,有玉米遮着。等于1年有了4季收成。按正常年景,四样作物套种,每亩地的净收益可达4000元,老沈家里仅种田一项,1年就可收入近5万元。这样,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又提高了农民收入。

  今年的丰收,增强了沈平义的信心。“请总书记放心,国家这么多惠民政策,使我们农民种粮积极性更高了,更有信心了。我们一定要种好粮食,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河南‘好面馍’。”沈平义说。(记者 张光辉 方化祎 童浩麟)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