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深圳特大暴雨部分居民损失超百万 地下管网引担忧(3)

2014年06月10日 00:13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记者:底下会自己生树根?

  水务工作人员:对、对、对,因为我们的管道里面有水,它榕树的树根都是朝着有水的方向长的。

  据工作人员介绍,早期建设的管道,质量标准普遍偏低,老化、锈蚀、破碎、内壁结垢等现象现在越来越严重。

  深圳市水务集团管网分公司南山所工作人员:原来可能过去的时候,因为这个建设标准可能比这个偏低,所以可能那些管材质量,包括刚才说这些壁厚什么这些,可能是有点,跟现在比起来可能略微要差一点,那么这样的管道就容易出现问题。

  记者: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深圳市水务集团管网分公司南山所工作人员:比方说,或者是这个管道会塌陷,或者会漏水,或者接口会错位,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个特区从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三十几年了,确实这样的情况,目前我们感觉是越来越多了。

  管道老化除了影响排水能力造成内涝之外还会造成地面塌陷。暴雨过后,城市次生灾害之一便是地面塌陷。就在记者在龙华新区采访时,刚巧在一路段遇到一处地陷的事故。

  龙华新区三防办主任 胡巍:积水形成的一个地面塌陷,就在我们人行道上,人行道下面这个地面,已经被完全掏空了,面积大概是10平方这样。

  胡巍告诉我们,这一路段的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排水管道老化没有得到及时更新造成的,这口新的排水井是刚刚抢修新建的。在5月中旬的强降雨期间,深圳市发生31起地陷。而近几年,地陷事故在深圳已经屡见不鲜,仅2013年一年,深圳市共发生地面塌陷事故两百余起,造成6人死亡。为此,深圳市还在全国首创成立“地陷办”,准备花费24亿元修补地下空洞。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市政所所长傅晓东:深圳这几年发生了一些地陷,我们也分析过,这个地陷现在主要的原因还是排水管老化,然后在水冲刷的情况下,原因很简单,它把土带走了,形成了一个空洞,空到很薄的时候,车一压就掉下来了。排水管网就是雨水和污水管网,都是造成深圳地陷的主要的一个原因。深圳到现在为止,正好建设期三十年了,三十年管网一般到三十年都要维护,都要维修。

  记者:正好到头了。

  傅晓东:正好到头了,所以开始也发生,这个事情就这样产生的。

  中国地下管网设计存在严重漏洞 排水设施亟需改善

  一年一遇的地下管网标准应对多年不遇的强降雨自然会显得力不从心,积水、内涝、地陷在所难免。那么在日益多变的极端天气中,深圳有什么办法应对吗?由于深圳地下管道建设标准低,又面临老化的问题,因此在强降雨下,深圳经常遭遇水涝。那么脚下的这个老旧的面孔能否改变呢?来看记者接下来的调查。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市政规划所副总师张武强告诉我们,在深圳市,绝大部分排水管道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建设初期建设,当时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设计的,也就是应对每小时51毫米的降雨量。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市政规划所副总师 张武强:20多年近30年了。

  记者:这个管道老化到什么程度?

  张武强:这个管道有的已经剥离掉了,就导致了里面的管道堵塞,所以影响了它的泄流能力。假如说原来是一年一遇的,由于堵塞,引起了这个管道可能是降了不到一年,就像我们目前人一样,心梗,脑梗,就是这一段堵塞了。

  2007年,《深圳排水管网规划》中新的要求规定,对于一般地区,新建造的管道按照两年一遇的标准进行建造,也就是应对每小时63毫米的降雨量。标准虽然在提高,但与深圳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每小时上百毫米的降雨量相比仍然显得力不从心。

  近年来,深圳遭遇极端天气越来越多。2011年,深圳遭遇一次特大暴雨,最大每小时降雨为74毫米;2012年4月29日,深圳遭受特大暴雨,最大一小时降雨量为97毫米,造成一人死亡;同年7月,最大降雨量达到100毫米每小时;2013年8月,深圳遭遇特大暴雨,最大每小时降雨量每小时97毫米,造成两人死亡。从2014年开始,深圳连续遭遇到5次特大暴雨,其中最大一小时降雨量到达115毫米,共造成三人死亡。频繁的遭遇极端天气,给深圳目前的排水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道的升级和改造已经成为摆在深圳面前的迫切问题。然而专家告诉我们,如果要对地下管网全部改造,对于深圳这个全国地下管网密度最高的城市来说,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行性不大。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市政所所长傅晓东:你要开挖道路,比方说原来的管径不够了,那我新增一个管道,但是发现新增的管道的话,没有管位,你必须把原来的管道挖出来,或者再新找方案。实施非常困难,因为你还影响了旁边的用户,您还影响了交通,你还影响了其它管网。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市政规划所副总师 张武强:确实要把它全部改造的话,可能性不大。

  近年来,深圳正在加强城市防护减灾体系建设,其中对管道老化进行局部改造,已完成2000多个老旧小区的全部改造。

  专家告诉记者,就目前的现状,国外的一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先进做法可以值得借鉴。比如德国首都柏林市内保留了1000多个水库和蓄水池,能够积蓄大量的雨水,避免暴雨短时间内成灾。更为重要的是,德国还采取立法的方式,规定不管是私人房屋还是工厂企业,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缴纳每平方米1.84欧元的费用,但采取雨水利用设施的用户就可以获得减免和优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社会民众加大对排水系统的投入,把暴雨变为资源。在经济杠杆的撬动下,柏林很多家庭都在自家庭院地下安装了一个与屋顶面积相当的蓄水池,积蓄下来的雨水用来冲厕所、浇花园、洗车,同时柏林很多家庭还在房顶种植草坪来截留雨水,在雨水管道的井盖下方加装篦子,防止排水管道堵塞,并在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及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加速雨水渗透。对于国外这些排水经验,深圳也在摸索尝试。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市政规划所副总师 张武强:首先是渗、入渗,下雨来了以后,你先不要排,渗下去,第二个就是滞,就是停滞,慢一点,流慢一点,我刚刚说的渗、滞,还有巧蓄,蓄起来,来的以后不往管道蓄,往下的蓄到一个池子里去或者再建一个池塘,这就是我们低影响的开发。我们把它存起来以后,我们就可以用了。

  目前,新的规划正在建的新规,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的要求,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牵头正在编制《深圳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规划》将进一步提高我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标准,同时通过地表径流控制、综合管渠、泵站、调蓄滞流等设施的建设,并通过模型模拟超标暴雨排水情况,制定应急措施,更大程度保障排水安全。今年4月,广东省发布城市排涝的工作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涝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广州、深圳市的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深圳面临着问题不是个案,北京、武汉、广州等地也是频频出现内涝。不要重面子,轻里子。

  半小时观察

  今年3月,广东省发布城市排涝的工作意见,要求到2020年,广州、深圳市的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事实上,看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靓丽的高楼大厦,而是一场暴雨后它的交通和排水系统是否运行正常。深圳是一座年轻、时尚、而充满活力的城市,然而在暴雨面前却变得不堪一击。诚然,深圳特区内的排涝水平和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关外的排涝难题依然任重道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一次暴雨过后,我们不仅要再次思考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长远命题,而且要身体力行地寻求改变。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