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央行两月两祭“定向降准”,核心是“准”

2014年06月10日 11:1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议明确要求,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昨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不到两个月内第二次“定向降准”。中国人民银行4月22日就曾宣布,自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定向降准”扩围,让金融机构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反应。甚至有分析认为,此次扩围,会不会是全面降准的前奏。显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资金相当紧张,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资金情况来看,全面降准并不具备条件,也不该实行全面降准的宽松政策。

  事实上,中央之所以采取“定向降准”扩围的方式,将对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更是为了营造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助“三农”和小微企业脱困的良好环境,形成正确的货币政策导向。

  也正因为如此,对“定向降准”来说,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准”。亦即不仅要政策方向“准”、工作目标“准”,落实的措施也要“准”。哪个方面不“准”,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果。

  由于此前政策留下的“后遗症”太多,需要修补的漏洞太大,不仅存量盘活的工作很难产生效果,增量用好的要求也很难得到落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增的信贷资金,也就很难进入实体经济,尤其是“三农”和小微企业,导致资金紧张的矛盾无法缓解。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决定实行“定向降准”的政策,首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较大的县域商业银行进行“定向降准”。在此基础上,再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三农”和小微企业比例较大的其他商业银行予以“定向降准”扩围。自然,就要看执行的效果和投入的“准”星如何了。

  据相关人士分析,“定向降准”政策从起步到现在,释放的资金总额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相当于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所能释放资金总量的60%。也就是说,如果这些资金能够不打折扣地全部落到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当中,那么,实体经济资金紧张的矛盾将大大改善。

  问题在于,相关金融机构能够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切实实地将资金全部投放到实体经济吗?会不会采取变通的方式,又将资金转移到平台公司、开发企业和大型企业呢?这就要求有关方面必须监管前移,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与办法。如抽查金融机构的贷款结构、新增贷款去向、老贷款的结构变化等。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并追究当事人和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总之,“定向降准”关键不在释放多少资金,而在向哪些方面释放,“准”星如何。只有在确保去向“准”的情况下,“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量才会成为决定因素。(谭浩俊)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