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江西赣州古渠50年未维护多被填埋 曾护城千年不涝(3)

2014年06月12日 00:20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3.5公里?

  陈元增:对,还有一公里是仿建的福寿沟,它不一定是原来宋代的福寿沟,有一公里大约,我们已经探明是4.5公里

  《经济半小时》记者:如果4.5的话,占它整个12.6也不过三分之一,是吗?

  陈元增:对、对、对、对、对,所以这个是很可惜的。

  陈元增是规划局信息所的高级工程师,2013年一年为了测绘出福寿沟的平面图,他带队爬了几十个沟,打开了上百个检查井,动用人力和地质雷达进行勘测。但能探测到的只有4.5公里,近千年的水系工程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坚不可摧。这一结论和万幼楠的调查结果也十分吻合。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目前了解福寿沟它真正能利用的部分是占它整个总长,或者总体面积的多少?

  江西省赣州市文物局研究员万幼楠 :现在还在用的是吧?

  《经济半小时》记者:对。

  万幼楠:基本上在城区的东北部,其它的可能都毁坏的差不多了,基本上是在东部。

  《经济半小时》记者:能说一个大概的比率吗?比如说能占到多少?

  万幼楠:占到城区的三分之一左右。

  千年管网亟需保护,千年不涝面临考验

  福寿沟和它的水塘造就了赣州古城的奇迹。在近千年的历史里,赣州在暴雨中一直安然无恙。然而沟渠、水塘正在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中渐渐消失。那么赣州当地有什么措施来保护这一变化呢?

  我们看到赣州老城的地下管网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作用,但原有的水塘在逐渐消失。这不得不让人有些心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赣州当地政府早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专门拨出人力和资金,积极对地下管网进行排查和保护。

  从2012年4月到2013年10月,赣州市投入一千万元,组织50人的专业团队,对赣州市地下所有管网进行了清查摸底,绘制出了一幅全市地下管网地形图。其中排水管道长度是282.81公里,规划局信息所的陈元增参加了这次测绘工作。

  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所高级工程师陈元增:到目前来说,还不包括就是后期建到一个我们还要更新,目前已经探明了有4000公里。

  陈元增告诉记者,此前,赣州从来没有全方位地梳理过地下管网的数量和长度。因为新城区的地下管网空间很小,底层的垃圾和污水容易生成沼气,所以记者无法进入管网进行探视。但陈元赠介绍,赣州新区2000年前做的城市规划,排水管道口径多在500毫米,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来建造的,所以这种设计技术的落后是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

  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所高级工程师陈元增:因为可能在早期的时候,尤其是第一期,那个预算不是很准,因为那时间,可能我们赣州市在小赣州市的时候,它那规划里面可能就不像现在的规划里面,那个理念毕竟是二十年前的水平。

  陈元增坦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地下管网规划确实存在一些不足。而这也给赣州新城带来了麻烦。现代地下管网建设的短视与福寿沟设计者的前瞻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赣州市博物馆馆长万幼楠告诉我们,福寿沟的设计是随着地形、地势水流的变化,管道也不同。其中面积较大的福寿沟,沟宽约1米、高约1.6米,因此创造了赣州千年不涝的奇迹。

  江西省赣州市文物局研究员万幼楠 :(福寿沟)切面是不断的变化的,到了下面积水多的时候,好多支沟到了,它马上又改变界面,它又更大了,它最上面可能还更小,古代的他不会乱花钱的,不该花的钱他不花,它实际水面有限,它这个福寿沟就更小,到了下游部分,这个水沟支沟越来越多了,它的界面又更大了,它是变化的,不像现在的水泥,城市下水道都是一样的。

  赣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副处长朱小军认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可以借鉴古代经验,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城市的排水系统。

  赣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副处长朱小军:我们将来搞部门建设设计的时候,它就跟去这个排水规划,这个断面是多大,就不能改了,但是这个断面的形式是圈管形,拱形,或者着盖板形,或者是片式拱形,这个各个市里的部门自己考虑了。就是说这个要有一个超前的规划。

  事实上,赣州新城的建设也在不断积累经验。陈元增说,目前赣州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铺设的排水管道口径为800到1500毫米,设计标准为两年一遇。

  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所高级工程师陈元增:尤其是我们新建,尤其是我们最大的管径,两米的管径,主干是管径,这个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并不是我们的积极规划有问题,主要是我刚才说的,主要是淤泥的淤积造成的长期的这个排水不畅。

  眼下正是赣州的雨季,福寿沟作为古代城市排水工程的智慧结晶依然在赣州古城发挥作用,保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位市民这样说,

  市民:现在新区他经常报导水涨了多少。好像我们几十年还没见到被淹。现在(福寿沟)搞成这个样子,还没到它(新区)这么严重。

  目前,赣州市政府已经意识到新城面临的一些不足,今年四月,在全市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要高度重视城市生命线工程。城市供水、供气、排水、排污、污水处理、排涝设施等项目,是城市的血脉,攸关城市长远发展。赣州都市区要积极推进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共建共享。要统筹给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等地下管网建设,推行城市综合管廊,做到与新建道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江西省赣州市文物局研究员万幼楠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尊重自然。然后舍得花钱,用到自己的这一任上,看不到的政绩,可能对后人很有用的,这才是关键。肯花钱,花钱花到看不见的下面去,这个才是真正解决问题呢。

  半小时观察

  正如老馆长所说,肯花钱,花到看不到的下面去。这是地下管网建设的核心。城市的良心来不得半点虚假。赣州古城地下的福寿沟和水塘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但我们更相信,在新技术,新人才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缺的不是智慧而是一份愿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责任感和为官一任,当泽被后世的使命感。从赣州市政府的努力中,我们看到了地下管网的希望所在。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