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称近七成人不知中国有300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

2014年06月13日 09:19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编者按

  “我们将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世界海洋日暨国家海洋局建局50周年”纪念活动上,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说。

  他表示,目前中国已建立起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实现多年稳定增长,海洋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持续增强,海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初步确立,维护海洋权利的能力明显增强,海洋事业步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而与这些成绩形成对比的是,有调查机构连续三年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仍较薄弱。

  从今天开始,《法制日报》视点版推出“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系列报道”,从法律视角为读者全方位解读与蓝色国土有关的生态、环保、安全、开发等一系列问题。

  系列报道的开篇,《法制日报》记者与正在主持国民海洋意识现状调查的权威海洋专家,就“海洋意识”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话。

  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系列报道之一

  对话人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赵宗金

  《法制日报》记者  范传贵

  海洋意识指导人们开发利用海洋

  记者:目前,全国多个地方都在开展各类活动,宣传普及海洋知识,提升全民海洋意识。那么,“海洋意识”这个概念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赵宗金:简单来讲,海洋的客观存在,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使人们产生关于海洋的认识。这是表层意思,没有什么争议;在它的具体内涵界定上,学者们则各有不同的看法。

  不管从何种角度对“海洋意识”作出界定,它的核心内涵都不会变:“海洋意识”本质上是个体、公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在长期的海洋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

  记者:海洋意识的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赵宗金: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海洋意识也不是现在才有,而是一个历史范畴。以时间为线索分析,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大体经历了传统海洋意识、近现代海洋意识和现代海洋意识三个阶段。

  记者: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可以理解为对提高海洋意识的强调,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海洋意识和以往传统、近现代的海洋意识区别在什么地方?强调这个概念的意义何在?

  赵宗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更新,逐渐向现代海洋意识过渡。现代海洋意识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内涵丰富,内容广泛,我认为它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它是全面的、主动的、开放的海洋意识。

  刚才我说了一层意思,海洋意识是来源于海洋实践活动的;还有一层意思,它其实又反作用于海洋实践活动。所以这种全面的、主动的、开放的海洋意识,其实在指导着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方向、方式和程度。

  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

  记者:我从相关资料中看到,你曾提出海洋意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多层次、全方位对人与海洋关系反映的内容体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方面面。按照这个观点,海洋意识可以从哪些维度上去细分?

  赵宗金:现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从我自己的研究来看,我认为还可以细分为海洋战略意识、海洋权益意识、海洋安全意识、海洋开发意识、海洋保护意识、海洋教育意识和海洋参与意识。

  这里面有几项内容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海洋权益意识,包含了海洋国土意识、海洋政治意识、海洋通道意识;海洋安全意识,包含了海洋国防意识和海洋防灾减灾意识;海洋开发意识,包含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管理意识;海洋保护意识,包含了海洋生态意识、海洋可持续利用意识;海洋教育意识,包含了海洋文化教育意识和海洋科学技术意识;海洋参与意识,包含了海洋公众参与意识和海洋全球参与意识。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里面有的是国家层面的,有的是国民层面的?

  赵宗金:应该都有交叉,国家和国民都需要有这些意识,但可能会有偏倚。有的偏向于从国家层面去形成这样的意识,比如海洋战略意识,指我国应该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和重视海洋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确立长远的海洋发展战略;有的则和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需要每一个公民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海洋知识欠缺影响国民海洋意识

  记者:国家海洋局曾经公布过一个由几家机构联合进行的国民海洋意识现状调查结果,这个调查从2010年开始,连续3年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大区域18个城市进行了国民海洋意识调查。

  这项调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考察受访者是否知道我国有300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第一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约9成受访者都不知道这点,到第三年时,知道者也不到三分之一。

  很多媒体以此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国民海洋意识极为薄弱。你认为这样的论断是否客观?

  赵宗金:我说一个我自己调查的例子。在几个月之前的一次农村调查中,我问村民钓鱼岛是不是中国的,他们的回答就三个字“当然是”。

  我们知道钓鱼岛肯定是属于海洋国土这个范畴。如果从人海关系的角度来看海洋意识的话,海洋国土面积的问题仅仅是一个方面。刚才我也说过,人海关系的类型是多样的,包括方方面面。所以,如果把海洋国土知识的匮乏等同于海洋意识的薄弱,实际上还存在逻辑方面的问题。

  记者:根据你自己的调查和判断,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现状如何?

  赵宗金:国民的海洋意识应该包含知识和意识两个层面。海洋知识的欠缺的确会影响海洋意识。根据我的观察,我国国民在意识层面并不薄弱,海洋知识层面则的确应该进一步提高。

  尽快建立适合我国海洋意识体系

  记者:大国的兴衰和蓝色地域的开发利用水平息息相关。而国民海洋意识作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建设“海洋强国”,势必要求国民海洋意识要有相应的提高,在这方面,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措施入手?

  赵宗金:的确,在海洋开发、保护与治理领域,我们需要大力培育海洋公民意识、规范海洋公民行为。

  我觉得改善海洋教育的形式和水平应该是突破口。有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海洋教育能够更大地提高海洋公民感水平。海洋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

  具体途径和做法就是大力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海洋知识体系建设,从而提高海洋相关的教育水平。此外,大力发展非正式教育组织机构、非传统的海洋教育课程体系和培训计划,积极开展涉海培训活动也都是重要的举措。

  记者:理论上的教育可能更适合于知识阶层,对于民众,增加与海洋接触的几率是不是会有更直接的效果?刚才提到的国民海洋意识调查就显示,海岸带居民的海洋环境意识水平要高于内陆居民。

  赵宗金:是的,在个体行为层面上,培养和发展亲海洋行为是有效提高海洋公民行为水平的重要途径。公民个体与海洋空间有关的历史生存经验、家庭与工作的区域特征以及娱乐休闲的方式,都会对海洋公民行为产生影响。

  记者:在刚才提及的诸多细分海洋意识中,我认为海洋保护意识应该是普通民众海洋意识高低的一个晴雨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意识。在这方面应该如何加强?

  赵宗金:在这方面,我认为应该加强海洋保护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海洋决策参与制度。

  从确定社会秩序的角度看,海洋环境立法可能是保护海洋环境的最有效途径,可以把环境保护的个人责任、组织责任等考虑在立法程序内,使得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有法可依。

  政府海洋立法与政策制定过程、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涉海事务决策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帮助民众提高海洋意识。

  此外,应该大力培育海洋类社会组织,它们在提高国民海洋意识上会大有作为。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尽快建立适合我国的海洋意识体系,必须在广大民众中强化现代海洋意识,大兴海洋文化,拓宽、加深民众对于海洋的全面理解,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打牢思想根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大国和强国。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