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违规发11亿福利的国企到底是谁的

2014年06月25日 14:59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审计长刘家义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做“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介绍国有企业审计情况,称审计发现,7户企业违规超提或超发工资、住房公积金和福利费等11.61亿元。

  国有企业,顾名思义,它是国家所有的企业,也是全民所有的企业。但是,从审计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管理人员不仅滥用职权、违规决策,甚至与民营企业或个人串通牟取私利,严重损害国有权益,还违规发福利补贴。再联想到之前某国企职工因子女不再“包分配”上访,暴露国企子女“世袭”的用人积弊,不得不问,国企到底是谁的企业?

  种种迹象表明,有的国企是“两面人”,一面是市场化条件下的经济主体,主要是发工资福利按市场化进行,攀比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要求高福利;一面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特征,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特权,比如“子女包分配”,简直把国企当成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想咋弄就咋弄。两边好处都占尽。

  那么这些国企为何成了变相的“私企”呢?首要原因是国企改革不彻底,没有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高管滥用职权、违规决策、超发福利等没有受到有效制衡。其次是企业高管缺少主人翁精神,相反,还有“崽花爷钱不心痛”的败家心态———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干嘛不花呢?比如,媒体曾曝光某国企吊灯价值1200万元就是典型。再者,外部监督不经常,国资部门、审计部门等对国企的监督精力有限,国企违规决策、乱花钱基本没有人阻拦,尤其给职工发福利的开支,谁会反对呢?

  众所周知,国企的问题早已从一些腐败案件中暴露出来。比如,陈同海日均挥霍4万元;又如,陕西省原高速集团原董事长陈双全说,收受国企的贿赂“比较安全”,这些都暴露国企的监管太虚、太软。

  当然,具体到每家国企,情况到底如何,需要审计部门介入,然后才能为公众揭开其他国企的内部管理真相。不论其他国企情况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解决国企的“两面人”问题,不对国企进行常态化监督,在有的地方,国企到底是谁的,恐怕真是个问题。(王捷)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