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公车改革:本质上是改变官员作风

2014年07月17日 14:32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7月16日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车改革将全面启动。本次公车改革的要点主要有: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同时,将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新闻详见今日本报8版)

  就公车改革而言,从1994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开始,如今已经历时20年,但成效似乎并不明显。为何公车改革步履蹒跚?源于既得利益者的阻扰。据专家分析,我国现有公车至少200万辆,那要对公车进行彻底的改革,其牵涉面是相当广的。在这样的境况下,若无十足的决心与魄力,改革原地踏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过此次公车改革从内容来看,已经进入深水区了。

  与之前的公车改革相比,这次改革的力度之大、决心之大都是空前的。如“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这样的力度符合民意的期待;如公车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在2014年年前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这是具体的时间表,可以给各地施压,督促其加快推进公车改革;如改革后对车补的金额进行了规定,防止“天价车补”的出现。这些路线图,基本与民意保持一致,其进步意义不言而喻。

  不过,此番公车改革,仍有一些局限。如车补这一块,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车补,什么级别的公务员该领取多高的车补,方案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这就存在一个疑问:在一些部门,如果车补是每一个人都有,那车改后会不会比车改前支出更大?这笔账需要好好算一算。再如方案规定,“将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这样的“后门”是必须留的,但也要避免这成为一个筐,什么样的公车都往里面装。

  除此之外,公众还有一些担忧。如车改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既拿钱又坐车”的现象?这就需要做好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而与之对应的公开监督也必须及时跟上。此外,在处置现有公车的过程中,虽然方案规定,公车处置不能成为一些公职人员的低价福利,但若监管不到位,处置公车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些公职人员收获福利的时候,更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必须提高警惕。

  就此次公车改革而言,其进步性值得肯定,但其现实效果,还需不看广告看疗效。自然,公车改革的方案,不可能涵盖到每一个细节,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个基本原则必须得到坚持——节约。众所周知,公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杜绝“车轮上的腐败”,本质上改变铺张浪费的作风,就是要在不影响政府工作效率的境况下降低行政成本。维护好这样的底线,才能更好地维护好公车改革的正义。自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等配套的制度设置,同样不可或缺。

  (评论员 龙敏飞)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