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万隆会议会址:应通过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图)

2014年07月28日 15: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探访万隆会议会址:应通过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图)
印尼万隆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讲解员Lili接受采访。 刘可耕 摄
    中国新闻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记者团访问万隆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 刘可耕 摄
59年前亚非会议召开的会议厅。 刘可耕 摄

  中新网印尼万隆7月28日电 题:探访万隆会议会址:“应通过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

  记者 张茜翼 张素

  “这是以中文、英文、印尼语等多国语言,刻写的万隆会议重要成果——和平共处与友好合作十原则。”在印尼万隆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讲解员Lili向记者介绍道。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国家在这个有着“花城”美誉的印尼山城举行了亚非会议,又名万隆会议。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59年后的今天,中国新闻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记者团慕名而来,追寻历史遗影。

  万隆因亚非会议闻名

  西爪哇省省会万隆,是印尼仅次于雅加达和泗水的第三大城市。四面群山环绕,花草繁茂,气候清爽怡人,早在十七世纪就是有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亚非会议在此召开,又为她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令她更加扬名天下。

  亚非会议召开的独立大厦,是一座三层楼高的乳白色荷兰风格建筑,建成100多年来已几经改造。印尼独立前,这里一直是殖民者上层和达官显贵的消遣聚会场所;独立后,一度是万隆的行政楼。直到亚非会议举行前,才更名为独立大厦。会议召开时,会址外一字排开围立着29个与会国的国旗;之后,因为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旗杆数已超过一百。

  为了纪念历史性的万隆会议在此召开,1980年,印尼政府将会议旧址辟为“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并将市内最繁华的街道命名为“亚非大街”。

  周总理让世界了解中国

  一进博物馆大厅,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引人注目。据Lili介绍,这是还原当年会议开幕式场景——五个发起国的代表坐在台上,印尼总统苏加诺致辞。展厅里布置陈列着有关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包括当时用过的电影摄影机、打字机、发报机等。大厅里还配有映像室,可播放历史纪录片。

  得知记者来自中国,Lili快速引领记者走向展板,展示了两幅照片的影印。其一是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飞抵印尼时,印尼华裔男孩杰克森(音)献花。华裔翻译吴爱琳在一旁介绍说,当年的这名小男孩如今已成为知名企业家。另一幅是周恩来抵达会场时的“抓拍”,画面展示当地民众夹道欢迎。

  吴爱琳回忆道,当时万隆市很多华人都到街道上去迎接周总理,她的母亲就是其中的一员,“母亲每次回忆起这一幕都很高兴,很感动”。

  看过展览,顺着两侧墙上同样挂满黑白历史照的走廊,记者来到29国元首、政府首脑创造历史的会议厅。记者见到一排排褐红色座椅,Lili迅速指出周恩来的座位。根据英文字母顺序,“Chou En Lai”坐在第二排左起第11个位置,几乎正对主席台。

  2005年,时值万隆会议五十周年纪念,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携106个国家的代表重返万隆。记者看到,主席台上,前面是印尼、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五个发起国领导人的座位。主席台后侧布置有两排国旗,前排为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的29个与会国国旗,后排为联合国国旗及其他国家的国旗。主席台侧安置有一面大锣,寓意“唱响和平”。

  万隆精神的启迪

  59年前的亚非会议,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发起和召开的会议”,是通过多边主义,主权平等原则解决国际问题的一次尝试;也是新生的中国争取外交利益的重要舞台,以及争取与更多的亚非国家交朋友的重大尝试。“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不同文明求同存异”,被公认为超越时空的万隆精神。

  事实上,万隆会议之于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有着特殊意义。一方面,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基石是由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另外,周恩来在会上发表的演说振聋发聩,一举扭转外界对新中国的偏见。

  如今在这个亚非会议纪念馆内,游客络绎不绝。随行的导游告诉记者,常常有一些中国游客来这里参观访问。

  家住万隆的印尼姑娘Luna跟家人第一次到博物馆来观展。今年上大学四年级的她从书本中了解了亚非会议的精神。在Luna看来,亚非会议是有启示意义的,“当今时代,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各国应该增强沟通,通过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