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民日报谈高温津贴:与其喊监管不如多想咋监管

2014年07月29日 03:5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喊“一定要落实”时,不妨多想想,应该靠什么资源支撑、靠什么方法来保障落实

  近日,高温席卷中国近半省份,部分地区高温津贴不到位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所以说“又”,是往年也有过,媒体上常有呼吁声音。截至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出台了高温津贴标准。而在一些地方,津贴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还有些地方有些企业,确实发了补贴,但往往是坐在空调办公室里的拿到了,冒着日头在户外劳作的一线工人拿不到。

  为什么各界不乏关注,不落地的现象还存在呢?

  大家通常把板子打在监管上。好比一个孩子没完成作业,当然有他天性好动、缺乏毅力的原因,但是,如果老师认真负责,家长管理严格,通过检查作业的方法,磨磨蹭蹭不完成的、弄虚作假糊弄事的,该批评批评,这孩子就能改正毛病,完成作业。

  笔者当然赞同。管理管理,你不管,他不理。高温津贴虽然不多,但虱子多了也是肉,企业对增加成本的事天生不会有积极性,可不得靠监管嘛。

  然而,关键在于如何监管。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监管成本。“检查作业”也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这么简单,有多少米才能做多少饭。如果企业数量颇多,抽查挂一漏万,普查查不过来,成本便使监管效果大打折扣。还用那个比喻,假设一位老师,检查作业不惜力,晚睡、加班也无所谓,但是,也禁不住孩子多啊。

  此事管起来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小。数量不大、金额不多,大动干戈管这个,多少大事还管不过来呢,这里有个行政资源投放的价值排序问题;对工人来说也一样,不值当当个事。急赤白脸堵老板堵三天,要回来几十块钱,多掂一个泥兜子就挣出来了,何必呢?下定决心讨工资的有,坚持不懈要高温补贴的,几乎没有。无他,主张权利也是有成本的。

  出路在哪儿?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比如,单个工人去跟老板争取津贴,成本太高收益太小。如果有集体协商的解决方案,成本就降下来了。再比如,靠查账的方式查发没发到一线工人头上,这太费劲;如果政策的宣传到位,工人反映情况的渠道畅通,接到检举,定向督查,那就省力多了。只要查实,不是补发就完了,惩罚也要到位,这在制定细则或配套措施时多加考虑,是不是就便于执行了呢?

  在喊“一定要落实”时,不妨多想想,应该靠什么资源支撑、靠什么方法来保障落实。跳出高温补贴的问题,其他政策的落实,何尝不是如此呢?寇江泽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