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问鲁甸地震:6.5级的地震为何伤害如此大?

2014年08月04日 15:35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会泽县纸厂乡受灾现场新华社上午发

  昨天鲁甸发生6.5级强震,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初步统计,截至今天8时40分,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381人死亡(鲁甸县302人、巧家县66人、昭阳区1人、会泽县12人)、3人失踪(巧家县3人)、1801人受伤。

  一次6.5级的地震为何能造成这么大的破坏力?

  专家分析,本次昭通鲁甸6.5级地震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也是造成本次地震伤亡较大的原因。

  

  1

  震级多大?

  系云南14年来最大一次地震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

  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划分的,震级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专家分析,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表示,此次地震是云南14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云南省地震局专家李飞介绍,此次地震是云南自2000年1月15日姚安地震以来第一次6.5级地震。

  蒋海昆介绍说,这次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西鱼河-昭通断裂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震中20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强震频发,1900年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5次,最大为1974年5月11日大关7.1级地震,距本次6.5级地震震中约145公里。

  问

  2

  震源浅吗?

  仅12公里 浅源地震伤害大

  震源是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断层开始破裂的地方。地震可按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6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2.5%,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

  其中,震源深度在30公里内的占多数,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李飞介绍,鲁甸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公里,属于浅源地震,伤害性较大。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也属于浅源地震,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陕西等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3

  人口太密?

  灾区平均人口密度是全国两倍

  李飞表示,和全省每平方公里116.6人、全国每平方公里142.8人的平均人口密度比,此次震中区域的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65人,已远超出了平均水平。对比2012年彝良地震,当时灾区也是人口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205人。

  鲁甸东北与昭阳区接界,东南与贵州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境内平均海拔1917米,是个农业县。全县共9乡3镇、80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有着汉、回、彝、苗等14个民族。2010年末,全县总计114879户。

  同时,鲁甸是国家级贫困县,现有人口4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9万人,有富余劳动力10.8万人,而全县贫困人口达15万人之多,形成了鲁甸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贫困并存的现状。

  问

  4

  房屋太差?

  多为土坯、砖混房 不抗震

  李飞表示,由于震中区域距离县城有26公里左右,当地多为农村民房,多数为土坯房和砖混房,抗灾能力差。

  鲁甸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貌错综复杂。农村房屋普遍未经抗震设防。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处于昭通——鲁甸断裂带,震区20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有5级以上地震记录44次,去年震区100公里范围内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

  

  5

  天气恶劣?

  正值雨季 易引发自然灾害

  李飞分析,由于当地目前正值雨季,天气情况较差。而且当地山高坡陡,地势较复杂,易引发自然灾害。

  中央气象台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预计今夜到明天白天,鲁甸地震区将有雷阵雨。

  预计4-6日,鲁甸震区将有明显降雨天气,并伴有雷电,其中今夜至5日有中到大雨。降雨天气会对救灾救助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需做好防雨和防雷电工作。

  本版文/记者 温如军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