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探访南疆维吾尔族村:人均年收入三千 99.99%拥护党(2)

2014年08月19日 01:2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驻村干部:“好事让基层去做,好人让村干部去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南疆乡村的扶贫工作一直在进行。今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三民”活动。墨玉县萨依巴格乡有6个村是新疆科技厅首批干部开展“三民”活动驻扎的乡村,每个村里有5~8名干部驻守。

  在萨依巴格乡的克西拉克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见到新疆科技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何建国,他也是6个村驻村工作组的带队领导。

  据何建国介绍,在“惠民生”和扶贫工作上,科技厅的思路是从“扶贫到户”变成“扶贫到村”。比如克西拉克村有354户,1200多人口,但村集体去年一年的收入只有4.5万元,只能勉强维持这个村里最基本的水电等费用,到冬天甚至连煤都买不起。“自身运转都维持不了的基层组织,怎么为300多户百姓服务?解决不了老百姓的任何困难,怎么去号召老百姓?”

  于是,6个村的“惠民生”工作主要围绕提升村集体收入,并通过村集体带动百姓增收展开,最终目的是汇聚民心。

  在克西拉克村,工作组带来70余万元援助资金,设计了能“动起来”的项目。村里多数土地都已种植核桃,于是工作组请专家将村里的16000多株核桃树进行品种改良,目前已改良了50%,原来每株树只能结果几斤、十几斤,改良后可结果几十斤。为规避核桃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工作组还从国外引进欧李(钙果)、西梅等质优价高的水果进行种植实验,准备在村中打造一个45亩的精品果园。

  另外,工作组设计了“林下养鸡”的短平快项目,资金先从工作组帮扶资金中借,鸡出栏后,收回的投资则交给村集体,变成了集体收入。今年4月第一轮示范户养鸡,扣除成本,4个示范户中获利最多的拿到7700多元,最少的也分得5900多元。而鸡舍、饲料、鸡苗等投资收回来变成了集体收入,有8万多元。由于第一轮养鸡收益颇好,第二轮养鸡报名时,村民非常积极。

  羊在维吾尔族同胞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南疆农区不适合养羊,依然有很多老乡养羊。为此,工作组帮助老乡进行了羊种改良。据喀日克萨依巴格村驻村组长刘智敏介绍,改良后一只羊就可以增加200多元纯收入。

  改良核桃树、改良羊种,养鸡、养鹅,6个村工作组的项目几乎都是从提高村集体收入、提升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出发。“好事让基层去做,好人让村干部去当”,这是新疆科技厅党委为“聚民心”设计的扶贫思路。

  语言壁垒亟待打破

  8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喀尔赛镇哈曼艾日克村时,正好遇见邮递员前来村委会送报纸和邮件,报纸有《人民日报》,还有维文版《新疆日报》和《和田日报》等。这些报纸的“浏览量”并不大,因为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能看懂的并不多。

  在萨依巴格乡康帕村村委会院子里,几个十几岁的维吾尔族男孩在学骑自行车,看到记者一行,热情地喊:“你好!”可是他们也就只会这一句汉语,继续交流就只能靠手势了。一个孩子看到记者挎着相机,用双手比划出一个长方形的框框,希望记者给他们照相,相机举起时,他们天真地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绝大部分维吾尔族老乡都很善良友好,他们会到工作组进驻的村委会打球、下棋,参加各种活动,有时还会热情地送瓜果蔬菜给驻村干部,但如果没有翻译基本很难聊天。

  何建国告诉记者,萨依巴格乡是个接近百分之百的维吾尔族乡,全乡27个村、3万多人口中,只有22个汉族人,除了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就是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数维吾尔族老乡不会讲汉语。每个驻村工作组都有一两名维汉双语干部,有了他们,入户访查和沟通才能够实现。一名维吾尔族驻村干部表示,不光要教少数民族同胞学习汉语,汉族干部学习维语也很重要,希望这一工作进程能加快。

  工作组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老乡的观念。“很多农民对政策依赖心理比较强,他们希望有低保,有补贴,对运转的项目却不够热心。”萨依巴格乡阔什鲁克村的驻村组长阿不都热依木说,工作组规定只能免费提供一次、最多两次鸡苗、鹅苗,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老乡的兴趣,让他们得到实惠后继续循环。但有些老乡从工作组免费领了鸡苗、鹅苗之后,就直接卖掉换钱了。

  阿不都热依木觉得,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关键是提高老乡的文化水平,教育要跟上,不然人们的思想落后,很难改变贫困的现状。

  据了解,一些村子里没有学校,村民家里大多有政府发放的电视,不过,“乐观估计有30%的人晚上会看电视,悲观估计只有15%。”一位驻村干部告诉记者,传递信息最快的算是村里的大喇叭,早晨播送通知,午间和傍晚播新闻。

  不过,阿不都热依木对记者表示,他在村里工作半年最深的感悟是,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很信任的,非常支持党和政府各个方面的工作,生事的人只是一小部分,99.99%的老乡旗帜鲜明地拥护党和政府。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王山山拍摄)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