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上市央企高管薪酬两极分化 年薪最高千万最低数万(3)

2014年08月25日 04:01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对话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湘丽博士

  薪酬结构明细应向社会公开

  京华时报:造成目前薪酬体系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湘丽: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第三者或社会的监督。央企负责人的薪酬采取年薪制,包括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两部分。基本薪酬参照央企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结合企业规模、资产等因素来确定,绩效薪酬按照央企负责人完成经营绩效指标情况来确定。而如何将这些因素和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加薪的筹码、监管部门与企业高层之间如何商谈等,各个企业可能不尽相同,但这种管理方法肯定是有利于国企高层增加收入的,而不是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如降低劳动成本向国库缴纳更多的利润、杜绝奢侈腐化将资金投向技术创新等。并且,由于信息不公开透明、缺乏第三方或社会监督,这种问题得不到纠正。

  京华时报: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刘湘丽:央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高管层的职务消费,二是高管层的高额薪酬,三是薪酬信息不公开透明。职务消费制度,无论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都缺少合理性,应该取消。至于薪酬水平是否高,这与观察者的立场有关。

  至今为止,国企高层自身没有觉得高,但社会其他阶层的认识就不一样了。薪酬信息不公开透明,一方面为央企负责人提供了增加薪酬、提高职务消费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社会对央企负责人的付出与所得缺乏准确的了解,增加了误会的可能性。

  京华时报:通过梳理公开的信息发现,在上市公司央企体系里,不仅一家央企存在薪酬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整个央企体系当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您认为这种现象正常吗?

  刘湘丽:目前,不同央企之间存在薪酬差距,即使在一个央企内部,集团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也存在薪酬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涉及行业、制度、体制、监管各方面,十分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但主要原因还是和薪酬管理制度,也就是薪酬信息不公开透明有关。

  京华时报:相关信息显示,央企高管的高薪酬与公司的盈利无法对等,有些公司利润连续下滑,但是高管的薪酬却连续上涨,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湘丽:主要因为缺乏第三方或社会的监督。这也说明单纯依靠政府监管是很难起到作用的。

  京华时报:您认为央企高管的薪酬是否应该向社会公开?

  刘湘丽:央企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高管是企业雇员,所有者有权了解雇员的薪酬状况。所以应该向社会公开。如果信息公开透明,央企高管的薪酬受社会监督,不合情理的高薪是难以出现的。如果没有监督,利己动机就会膨胀,会想方设法、巧立名目为自己加薪、提高职务费用等。今后包括央企负责人在内的央企薪酬都应该在监管部门的官网上能够免费查询到,由监管部门每年负责调查,信息内容包括薪酬水平、薪酬同比增长率、薪酬结构明细、企业平均薪酬、与国家公务员的薪酬比较指数、福利明细、退休金等。(记者 敖晓波)

【编辑:王浩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