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科学家提出构建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观测系统

2014年10月13日 2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13日表示,中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近年来已有长足进步,在大力发展业务卫星的同时,建议以应对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全球变化问题为主要科学目标,构建中国的全球变化科学卫星观测系统。

  2014亚太遥感国际会议当日在北京开幕,郭华东在作大会主题报告时有此表述。

  根据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的最新统计,全球已发射对地观测卫星200余颗,正在计划和规划至2030年的对地观测卫星也有200余颗。

  郭华东指出,在国际已发射的卫星中,真正的全球变化科学卫星仅有25颗。中国已发射了系列遥感卫星,主要为行业卫星,尚缺乏全球变化科学卫星的系统布署。

  郭华东说,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宏观、快速、准确特点使其成为全球变化现象观测的一种关键手段。针对目前卫星观测数据存在的不连续性、不确定性、组网观测不优化等不足,他们提出发展由7类6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变化系列科学卫星的构想。

  这7类6颗卫星包括大气碳卫星、气溶胶卫星、森林生物量卫星、冰川卫星、昼夜间灯光卫星、海洋盐度卫星。他们还提出建立面向全球变化研究的月基对地观测平台的设想。

  “这些卫星将有效应对我国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需求,而中国空间技术的快速迅猛发展为卫星的发展发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储备。”郭华东说,“十二五”期间规划的科学卫星主要是深空探测卫星。

  每两年一届的亚太遥感国际会议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遥感学术会议之一。本届会议以“地球系统科学遥感与环境健康监测”为主题,来自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专家参会。

  当日开幕式,美国宇航局地球科学技术办公室副主任GeorgeKomar、国际光学与光子学会主席PhilStahl等学者也作了主题报告。他们称,首个用于星系、恒星和行星系统起源和演化研究的传感器JWST计划于2018年发射。(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