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乳企淡定应对进口奶入侵:一盒奶走完流程至少俩月(2)

2014年12月02日 07:06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来自中国乳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分别为1.59万吨、4.05万吨、9.38万吨、19.5万吨;近4年内,常温奶进口增长率高居乳制品品类第一。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进口常温奶井喷式增长的背景下,目前有200个左右的洋品牌活跃于中国市场。其中,进口常温奶主要集中在1号店、天猫商城、我买网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以1号店为例,进口常温奶有荷高(Globe milk)、欧德堡(Oldenburger)、德运(Devondale)等上百个品牌。

  我买网的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今年‘双十一’,每3位下单成功的消费者中,就有一位买了原装进口纯牛奶。”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国去年进口牛奶18.5万吨,同比增长96.8%;2014年上半年进口牛奶13.8万吨,同比增长34.6%,虽然从体量上看,进口牛奶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但将对一定区域和个别企业造成冲击。”

  “照着这个趋势下去,进口常温奶对国产常温奶的冲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的数字代表不了什么问题,一旦进口牛奶能够将渠道打通,就将是一股‘洪水’。” 乳业专家雷永军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2015年4月1日起,欧盟牛奶产量配额制将正式取消,欧盟原奶产量将提升,将不可避免地加快进入中国这个“战略性”市场。

  来自中国乳业协会、荷兰银行的研究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乳制品产量3700万吨,消费量4000万吨,供求缺口300万~400万吨。许多外资企业都认为,今后10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将继续增长一倍,将进一步释放每年数以千万吨级的市场潜力。

  荷兰乳业协会主席、全球乳业巨头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首席执行官郝瀚思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荷兰一直很看重中国市场,希望加强中荷合作与互信,实现进口奶源的渠道多元化,搭建一个能使各国乳业巨头多极互动、有序竞争的中国市场舞台,最终有利于中国消费者。

  进口常温奶市场“看上去诱人,吃下去很难”?

  面对众多洋品牌再一次来势汹汹的进攻,中国乳企这一次表现得很淡定。

  一家知名乳企高管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称,一盒进口牛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每一道环节都要抢时间。以澳大利亚鲜奶为例,虽然可以在7天内运抵中国,但货物到仓后,走完整个流程,至少需要约两个月的时间。而一般进口牛奶的保质期都在9~12个月,按照超市的要求,距离保质期到期3个月左右时间,商品就得下架,真正销售的时间其实很短,只有三四个月,所以,很多洋品牌不得不打破以往经销商层层批发的模式,借力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如不抓紧时间对接进、销、存,后续的产品又源源不断进过来,那样压力就太大了。“因此,进口液态奶这块蛋糕,看上去诱人,吃起来并不容易。”

  据了解,面对新一轮进口牛奶的“入侵”,伊利、蒙牛、三元等国内龙头乳企,正对已有商超渠道进行布局,加紧销售,同时也发力电商,继续打价格战。

  此外,近年来,中国乳企进行国际化布局的意义也逐渐凸显。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分析师宋亮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从2013年开始,国内乳业巨头开始“漂洋过海”找奶源,与境外液态奶生产商合作。光明与澳大利亚一家乳企签订产品代加工协议,由该公司代加工UHT(超高温瞬时灭菌)牛奶;与此同时,蒙牛和伊利也相继展开进口常温奶事宜。其中,伊利此前通过与意大利斯嘉达公司(Sterilgarda Alimenti S.p.A)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入进口常温奶。而蒙牛则通过与丹麦阿拉福兹合作,引入后者生产的常温奶产品。

  “显然,对于常温奶这块阵地,国内企业为了守住阵地,正在积极应对。此外,本土常温奶的主要市场在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受制于产能、物流以及价格等因素,这部分市场进口常温奶还很难进入,短期内影响有限。”宋亮说。

  地方乳企押宝巴氏奶

  目前,受到进口常温奶冲击的是地方乳企,因为它们仅在本地商超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要面临洋奶企和国内龙头企业的激烈竞争。

  成都一家超市的液态奶销售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今年年初开始,进口常温奶的品类多了将近10种,不但有黑芝麻豆奶、有机谷物奶和果味牛奶,还有针对指定人群的乳品,比如孕妇和儿童牛奶,价格也很亲民。“进口奶经常打折,折后跟国产奶价差不多,有时更便宜,而且线上比线下的价格还低,基本上当进口奶价低时,消费者会优选进口奶。”

  新希望乳业总裁席刚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地方乳企来说,在常温奶领域的空间并不大,不但有龙头企业的垄断还有洋品牌的侵袭,我们只有加快转型,发展巴氏鲜奶,才能对抗国外牛奶的来势汹汹,因为在口感上巴氏奶更加新鲜、味道好,再加上区域品牌一般都是在当地几十年的老牌子,易于走征订渠道。”

  中国奶协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认为,外资乳企新一轮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始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先是在婴幼儿奶粉市场大获全胜,现在又在液态奶市场布局达20多个品种,展开攻击,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必须走差异化路线。“在各种液态奶中,只有巴氏鲜奶最接近于生奶,因此当之无愧是高端奶,所以我认为要想抵抗洋品牌,发展巴氏奶是有效方法。”

  目前,国内低温巴氏鲜奶市场上,以福建长富、重庆天友、北京三元、四川新希望等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乳业正快速成长。来自奶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国内巴氏奶销售额以年增长超过30%的速度发展,而常温奶销量只有个位数增幅。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我认为,这一次常温进口奶的冲击对于国产乳业来讲是件好事,只有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才能鞭策国产乳业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发展。也许低温牛奶全面发展的时代由此揭开序幕。”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