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经济增速下调将为调结构促改革赢时间空间

2014年12月10日 03:1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明年经济增长目标:7.5%或下调

  受访专家认为,经济增速目标下调将为调结构促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在转型中构建新增长点

  对于2015年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速,备受关注。据新华社记者多方了解及预测,2015年中国宏观调控或将寻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控风险等多个目标的平衡。具体政策上,经济增长目标或大概率下调,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从今年的7.5%下调的概率增大。受访专家认为,经济增速目标的下调将为调结构促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同时在转型的过程中构建新增长点。

  【经济形势】

  2015年将步入“新常态”攻坚期

  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给出了明确的信号。“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的信号是在底线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是调结构、促改革、培育新的增长点,而这也将是2015年的工作重点。

  刘元春认为,首先是在过去的多元目标中,更加明确“改革”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这两个目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凸显了2015年的特殊性。”

  刘元春认为,虽然宏观政策的定位延续了传统的说法,但是一些内涵将会有新的创新。此外,由于目标做出调整,因此对明年任务的安排较往年会有所差异。比如,农业可能会凸显土地改革等问题,而在新增长点的培育和产业政策这块或将有新的举措。

  刘元春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将步入“新常态”的攻坚期,也是下一个阶段经济增长构建的一个核心点。

  他认为,国家对“新常态”的战略性定位是非常坚定的,政治局会议也表达了类似的意向。“经济放缓是一个常态,通过降速来获得调结构促改革的空间,同时在转型的过程中构建新的增长点。”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明年的政策基调预计仍将兼顾保增长、防风险、调结构和促改革,预计决策层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或“中性”的货币政策。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突出“新常态”和中国经济的关系,“新常态”的思想将贯穿会议决策中。在他看来,“新常态”需要依靠改革来实现,在包括户籍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将会有新突破。

  【经济增速】

  会议或公布明年经济增速目标

  盘点近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些年份的会议会明确下一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并公布。因此,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最为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经济增速目标。不过,最终的数字一般在下一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期间公布。

  经过多年超过8%的高速经济增长,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略有回落。2014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5%左右。各方预计,2015年的经济增长可能还要再低一点,大概在7.0%至7.3%之间。

  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年秋季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长7.0%左右。

  中国银行12月2日发布的《2015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2015年GDP增长7.2%左右,CPI增长2.4%左右,全年经济运行将呈现“低增长+低通胀”态势。

  近日,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等撰写的《寻找宏观政策的“新常态”》报告预测,2015年GDP同比增长7.3%,明年央行可能全面降准4次并降息2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从目前所获得的信息来看,经济增速在7%稍微偏上的可能性大一些。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表示,经济增速目标适当下调将为今后的改革留下更大的空间。“如果目标定在7.5%左右,也有可能实现,但是可能绷得太紧,不利于其他工作从容展开,适度下调可能会为经济结构调整留下空间。”

  如果经济增速目标下调,就业形势会不会变差?张占斌表示,经济增速目标下调不会影响就业,而下调增速目标也将为创新驱动增加新动力。

  刘元春介绍,从就业和增长的线性关系来看,一般认为只要经济的增速不低于6.9%,就能够保证中国每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水平。从目前来看,经济增速低于7%的可能较小。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储信艳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