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轮驱动”中国经济新常态 专家:需加快改革步伐

2014年12月15日 10:4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旧模式下的中国经济被调侃为“自行车经济”,快而不倒。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却能做到增长回落而稳步前进,已证明中国发展正在大步进入能够爬坡过坎“多轮驱动”的新常态

  “会议对新常态的判断,说明经过了一年的实践之后,我们已不是在被动地适应新常态,而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开始更多地主动引领新常态。”谈及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作为中国最高规格的经济决策会议,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4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5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从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和内涵。

  近一段时期以来,受内外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迥异于前30多年的运行“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其鲜明的特征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面对这一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我们不能被动适应,而应积极引领,有所作为。”采访中,专家们强调,此次会议中央对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不仅有助于全社会理性、客观地认识新常态,同时也表明了中央将继续依靠保持区间调控弹性、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坚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鲜明态度。

  “5月份首次提出,7月份再次强调,11月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简要作出定义,而此次会议不仅作出系统归纳,还将其定位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本刊记者,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态势的大幕正式拉开。

  中国告别“自行车经济”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下行压力明显。

  基于这种状况,本次会议在谋划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时,将“稳增长”排在首位,并且强调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意松紧适度。

  “我国经济要进行结构调整优化是大方向,但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要循序渐进。”孙学工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经济风险累积,调结构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表示可以忽视保持一定增速的重要意义。

  “换个角度看,必须要有一个稳定、适宜的增长速度,才有利于有效化解相关矛盾和问题。”牛犁也谈到,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增长做支撑,市场出现全面萎缩,企业普遍陷入困境,调结构就是纸上谈兵。

  当然,“新常态”语境下的“稳增长”绝不是对过去单纯追求增速的重复。需要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在谈及稳增长的同时,强调“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并提出要“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而这正是中国经济摆脱投资和出口“两轮驱动”旧模式,实现“多轮驱动”的真义。

  在专家们看来,这意味着尽管要稳增长,但绝不会走“经济出现下行就进行大规模刺激、搞大水漫灌”的老路。在新常态下,经济需要的是结构更优、效率更高、质量更佳的增长。

  事实上,如果细数会议所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主要任务,无不体现了增长与调整的统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发掘新的增长点,需要依靠市场力量,创新政策手段;农业的发展,要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污染;形成合理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既能够孕育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又能够带动市场一体化和要素充分流动的改革。

  主动改革引领“新常态”

  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近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大力推进一系列改革,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也为主动引领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启示。

  因此,当本刊记者问及如何才能实现会议提出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目标时,专家们给出的答案惊人地一致——加快改革步伐。

  “在经济减速期往往会出现一种所谓的清洁机制期,其实质就是利用好减速时期进行最为积极的结构性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分析说,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需要利用减速压力推动全面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规避潜在风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实现创新驱动,以期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挖掘出发展潜能,如此就能引领中国经济走向高效均衡的新常态。

  梳理本次会议内容可以发现,涉及政府职能、金融体制、国企、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改革都有所提及。其中,特别提出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要奔着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要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改革也将从方案准备期迈入落地攻坚期。”孙学工表示。

  因此,论及改革,本次会议在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的同时,还强调“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力度”,并号召“全党统一思想”。

  专家们认为,这显然是针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现实情况提出的。改革要加大力度,改革还要求质量。截至12月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15个领域、60个大项的改革大多数都已启动,具体落实情况则有快有慢,参差不齐。

  权威专家告诉本刊记者,这主要是部分地方、部门、单位还是旧常态,存在一慢、二看、三等待的改革心态,导致出现观望改革、以发展代替改革、改革之间不配套、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既得利益群体甚至消极改革等现象,“如果落实不快、落实不好的话,再好的方案也没有用。”

  “改革不能光说不练,而要落到实处。不仅是明年的工作,甚至未来几年一定要根据阶段性发展特征、根据内在经济规律,来确定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政策落实。”牛犁表示。(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宫超)

【编辑:李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