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4年以来全国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910亿元

2014年12月25日 16: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25日电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网站消息,国家防总近日公布2014年全国干旱灾害情况。据统计,2014年全国作物受旱面积3.4亿亩、受灾面积1.8亿亩、成灾面积8516万亩、绝收面积2227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2006万吨、经济作物损失276亿元、直接经济总损失910亿元。

  2014年,全国旱情发展主要经历了冬春旱和夏伏旱两个阶段,其中冬春旱主要发生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等冬麦区以及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夏伏旱主要发生在辽宁、吉林、河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据统计,2014年全国作物受旱面积3.4亿亩、受灾面积1.8亿亩、成灾面积8516万亩、绝收面积2227万亩,因旱造成粮食损失2006万吨、经济作物损失276亿元、直接经济总损失910亿元,共有1783万人、883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从各地旱灾损失情况来看,2014年属于旱灾偏轻年份。

  据了解,2014年全国干旱灾害的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旱灾总体偏轻但局部较重。与2000年以来多年平均值相比,2014年全国作物受旱面积、受灾面积、因旱粮食损失、人饮困难数量分别偏少27%、43%、33%和28%。今年旱灾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其中受灾较重的辽宁、河南、内蒙古三省区合计作物受灾面积7401万亩,约占全国作物受灾面积的4成。

  二是北方主汛期发生严重夏伏旱。6~8月,东北、西北、华北、黄淮等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其中辽宁、吉林及河南部分地区7~8月降雨量较常年偏少5~6成,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北方主要江河来水明显偏少,其中辽河偏少6成,黄河中下游偏少4~6成,淮河上中游偏少7~8成。夏伏旱高峰期,全国有8395万亩农作物受旱,有246万人、29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三是部分城镇出现供水紧张局面。受降雨持续偏少影响,河南省平顶山市水源地白龟山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长时间低于死水位运行,严重威胁到城区100多万人的供水安全。同时,湖北省枣阳、应城、大悟县(市)、青海省共和县、甘肃省通渭县等县城因抗旱水源短缺,被迫采取限时限量供水、拉水送水等应急措施。

  四是干旱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1~7月,山东省南四湖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湖水位为2003年以来同期最低值,特别是7月28日下级湖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0.28米、蓄水量偏少74%,部分湖床裸露干裂,湖区生态环境及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8月中旬,内蒙古中西部牧区有23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受旱,其中阿拉善、鄂尔多斯等地大片草场未返青,部分已返青的牧草也处于枯死状态,牧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据了解,在各有关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奋力抗旱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减少了旱灾影响和损失,确保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为全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2014年全国投入抗旱劳力1亿多人次,开动机电井1100万眼、泵站35万处、机动抗旱设备1220万台套,出动各类运水车430万辆次,累计完成抗旱浇地面积2.9亿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3139万吨、挽回经济作物损失298亿元,临时解决了1656万人、790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

【编辑:刘彦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