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央层面公车改革交卷铃响 公务员开领交通补

2015年01月03日 09: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根据安排,2014年年底之前,中央和国家接管的公车改革要基本完成。今天是2015年1月2号,可以说中央层面的车改交卷铃声已经响起。那么改革的情况如何?

  去年今年7月,中办和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关于车改终于有了顶层设计,这也被外界评为“史上最严厉车改”。严厉之一在于《意见》和《方案》为公车改革设下了一个时间表,2014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在2015年底前完成。记者先后联系到多个部委,工作人员均表示,11月底单位公车已经全部封存:

  工作人员:改革对我们来讲就是统一调配的车没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了,所以就采取自己想办法解决交通的问题了。

  但“停车”还只是车改的第一步,公务出行合理补贴的发放,则是第二步。根据中办和国办今年7月印发的《意见》和《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要适当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为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以下每人每月500元。2014年最后一张工资条,车补终于现身了:

  记者:你们这个月已经拿到车补了吗?

  公务员:拿到了,这一次拿到了,800,现在好办了。原来用公车也不方便,现在就自己开车。

  知情人士证实,目前中央层面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后期车辆处置还是个满工细活:

  知情人士:车补肯定能发放,车也都上交了,封存。但是车辆的处置它一下完不了,到时候得分期分批的。

  中央层面公车改革可以说是按期交卷,接下来进行的就是地方车改。在此前的预期当中,地方车改的难度远远高于中央。那么新年伊始,这项工作的进行状态是怎样的,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按照计划,地方车改的交卷铃将在今年年底响起,因此在2014年年末,江苏、湖北等地已经相继召开会议,部署新一年的车改计划。12月19日,江苏省发《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确定首批改革单位就有1.6万个:

  “上半年省级机关要改到位。下半年全省各级党政机关要改到位。这次第一步改革是党政机关和参公的事业单位,下一步还有其他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都要按照时间节点往前推进。”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车改的实质进展也较早体现在经费安排方面。目前各省对于2015年预算编制的工作已经展开,从预算账本来看,各省对于公车改革也已经早做安排。中部某省份相关负责人表示,著名的“三公”经费中,公车购置与运行费将不再出现:

  负责人:不知道,现在具体还没定,主要是政策没出来,机关事务管理局方面得具体拿方案,方案出来以后我们就会按照方案算帐,但是我们明年预算安排就是公车购置、运行维护这个费用已经拿下来了。

  而另一东南省份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省里的公车改革具体落实方案还未确定,因此年初拿出的预算账本公车经费仍将存在,但随着改革推进,这部分经费将用于车补方法及人员安置等。

  负责人:15年的话还是一个过渡年,但是肯定要改革完,无非是说早跟晚的问题,所以我们一直说把这个公车还算是原来的车改数定额,先拿到预算里面,然后明年再按照政策办,再转换。

  眼瞅着地方车改的大幕次第拉开,一重重难点也浮出水面。

  难点一,改革过渡年,经费“减法”难做。

  车改方案明确,车改后用于车补的经费要少于从前的车辆购置与运行费用,但部分地方表示,车改第一年,车停了、补贴发了,但车辆处置、人员安置却难以一步到位,仍要费用支撑,因此想要不冲破这条费用控制的红线,工作难度较大:

  难点二:补贴“国标”低,多地需要降补。

  虽说公车改革是二十年筹划,一日成真,但此前一些地方试点工作早已铺开。本轮车改就是要将各省各地的土办法归置一遍,其中最重要的就在于补贴标准的统一。而以往各地车改步子较大,如今要让补贴额度降下来,动员工作需要做到位。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政策教研部副教授惠天:在试点过程当中的话明确高于国标,可能个别地区尝试的过程当中,就算是超了也不算违规。但是现在既然有了一个国家标准了以后,我想要做好两个工作:第一就是明确国家规定的刚性,另外可能就会有一些惩戒。 (记者刘祎辰)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