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去年引资全球第一 观察:中国吸引外资能否长久超美

2015年01月31日 10: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1月30日凌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对外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已超过美国,外资流入量跃居全球第一。专家认为,尽管该统计变化受美国公司回购股份这一偶然因素的影响,但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领头羊的巨大吸引力已不容忽视。未来,中国在这一指标上继续保持领先有望成为常态。

  偶然夺冠之中有必然

  《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26万亿美元,比2013年下跌8%。同时,中国当年吸收外资规模则高达1196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同比增长1.7%,在外资流入量方面夺得“世界冠军”。而此前,美国在吸引外资方面长期扮演领导者角色。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世界投资报告主编詹晓宁解释,中国“夺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外资流入量稳定增长;二是美国外资流入量大幅下降。据悉,2014年,美国威瑞森公司以1300亿美元向其英国股东沃达丰回购股份,导致美国外资流入量降至约860亿美元,仅相当于2013年的1/3,因此这也成为该统计变动中最大的偶然因素。

  专家指出,中国受外资青睐有目共睹,其背后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必然趋势。“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在转型期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很多外国资本对中国的长期发展依然看好。这些资本的眼光也绝不仅限于一年半载,而是放眼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大趋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铁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外商即使在华有丰厚盈利也没有将利润大笔汇回母国,而是继续留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

  吸引外资中国优势大

  中国吸引外资的“磁场”如此强大,奥秘何在?分析人士认为,坚实的经济基本面、巨大的增长潜力、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营造出的良好投资氛围和预期等都使得中国在吸引外资时依旧拥有强大的“比较优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在上海自贸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外资流入规模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尽管当前美国经济表现不俗,而中国自身又存在转型阵痛、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诸多问题,但是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投资前景十分广阔。比如,美国经济回暖,则与之互补性较强的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便有所改善;再比如,中国人力成本提高,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可能会更多;又比如,我们区域发展不平衡,这意味着广大中西部地区仍有巨大的商机等待挖掘……这些都是外资不会忽视的因素。”张铁刚说。

  张铁刚进一步分析指出,从短期金融市场方面考虑,资本流入中国也是其对冲全球汇市风险的客观需要。一方面,与他国股市相比,中国股市仍处于较低估值水平,边际安全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加快也使国际资金更愿意配置人民币资产。

  未来超美将会成常态

  至于中国能在外资流入量“世界冠军”的宝座上蝉联多久,专家表示,未来中国的外资流入量在全球维持领先水平乃至超过美国都将成为常态,但也没必要过度计较这种细节排名。

  “美国经济基础十分雄厚,创新能力一直非常强,吸引力也大。而中国除了上述优势之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得到空前鼓励的情况下,中国人的巨大创业创新潜力释放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必将让外资垂涎三尺。”张铁刚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外资流动的意义更多在于促进经济体之间互利共赢,而非简单争夺名次。

  此外,专家表示,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其它政策也会影响外资动向。“沪港通扩围至深港通等进一步开放措施,将拓宽境内外资本流动的通道;收入分配改革、惠民生措施将利好中国内需和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也将使国内相关产业走出低谷。”张铁刚举例称。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外资的“质”和“量”,詹晓宁建议,中国应根据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需要持续调整、优化对外商投资的产业指导,对于特定行业、领域和高质量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大吸引力度,在稳定外资数量的同时努力提升外资质量。(记者 王俊岭)

【编辑:刘羡】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