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聚焦两会任务:三大战略如何撬动区域发展大棋局?

2015年03月19日 15:1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全媒头条·两会任务看落实)三大战略如何撬动区域发展“大棋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国两会闭幕,会上作出的各方面工作安排进入更加关键的落实阶段。

  “协同东中西,贯通南北方,放眼全世界,开放促改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备受关注。

  中央擘画的这三大支撑带,对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其各项任务进展将如何,能否对照时间表落实到位,是影响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带一路”:与区域开发开放如何结合?

  3月13日上午,在初春的阳光里,满载陕西果汁和比亚迪汽车配件的X9522次货车从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车站缓缓驶出。经过46个小时、运行1326公里后,它就将直达山东黄岛港,并在那里出海、出国。作为一站直达的货运班列,这类“海铁联运”班列较原先的铁路货物缩短70多个小时。

  自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在各地渐次落地,从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区市,都在抢机遇、抓落实。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央对“一带一路”交了最新任务。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此外,中央领导到云南、广西、青海、新疆、河南等多个代表团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还多次给定“任务书”、发出“动员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要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近60个,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对世界经济形成巨大的驱动力,对处于“换挡期”的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同江市,中俄首个跨境铁路桥——同江铁路大桥正在加紧施工。大桥预计明年通行,设计年货运量2000万吨。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省长陆昊说,将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总领对俄全方位交流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则介绍,将启动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推动以南宁为节点衔接“一带一路”的陆路南北新通道建设,打造面向东盟的重要航空中转枢纽,“着力构建‘一带一路’海陆空综合立体互联互通大通道”。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省份都意欲“入围”,表示将积极参与或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期待,全国两会结束后,各地各部门围绕“一带一路”任务的具体实践将进入快车道。

  不过,一些专家提醒,地方政府对于“一带一路”成果的真正落地具有关键作用。在这一战略推进中,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防止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战”,避免重复建设以及低水平竞争。“各省区市要形成互补合作的关系,建立部门之间、省区之间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的战略对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说。

  长江经济带:深层次“梗阻”如何破除?

  长江经济带,是中央布局区域发展的又一“大手笔”。长江经济带覆盖上至贵州、下抵上海的11个省市,横跨半个中国,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版图上的作用举足轻重。

  去年以来,长江经济带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入务实阶段: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综合立体交通建设启动、产业转移次第展开……一条横跨东中西部的经济走廊凸现,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横向发展时代。

  但另一方面,阻碍这条战略经济带的“梗阻”仍十分明显。比如,今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直言,长江上游攀西地区、贵州及云南部分地区与长江航运大动脉“通而不畅”,难以实质性地融入长江经济带。

  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寄望更加清晰而具体:“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湖北、江苏、云南等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亦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压担子”:“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产业有序向中西部转移,实现与中西部共同发展,促进国家平衡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全国两会闭幕后,沿长江各省市将进入新一程“加速跑”,相关问题的破解也将迎来新的窗口期。

  “要在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中赢得主动,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说,江西的长江单边岸线较短,为此将以高等级航道和快速铁路建设为重点,打通联江通海战略通道;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九江沿江岸线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力争到2020年建成“万亿临港产业带”。

  “长江经济要‘走新路’、‘穿新鞋’。”从北京返回后,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将立即就此问题深入调研。

  泰州拥有全国第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经8年多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基础。蓝绍敏脑中的思路逐步清晰,他介绍,将加快构建长三角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核心区,以此为龙头,构建“药、医、养、游”一体的大健康产业。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要充分释放长江经济带活力,让这条“经济巨龙”更好地“舞起来”,需进一步打破在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体制机制的藩篱。建设长江经济带,既要让长江航运成为沿江发展和产业带聚集的强大引擎,也要把一条环境优美、绿色清洁的“美丽长江”留给子孙后代。

  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质性突破如何实现?

  3月14日,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农业部门在北京签署《推进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三地将共同发力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正值全国两会期间的这一新进展,是京津冀三地协调发展的缩影。空气重污染天气开启联合应急措施,率先启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动批”等市场相继迁出北京,北京周边8条高速路今明两年迎来开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地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国土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包括了13座城市约1.07亿人口,早在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6.2万亿元。如果“京津冀”能协同“起飞”,前景十分广阔。三地产业如何深度对接,区域协同发展质量如何有效提升,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5年,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中央领导在参加天津、河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多次提出要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国家重大战略中谋划自身发展,在完善体制机制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中争当领军者,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争当排头兵”“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造新亮点……成为环渤海地区发展重要助推器”……

  但必须正视的是,京津冀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仍比较普遍,联动发展水平仍比较低。比如,河北一些农村村民多年吃水依靠水井、水窖,而一路或一山之隔的北京居民,家里通达自来水已20多年。

  类似现状在三地交界处的农村地区并不鲜见。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京津冀三地发展水平差别较大造成的。”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认为,从长远来看,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标准,城市群均衡发展才是科学的。

  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关键在发展,重点在协同。记者了解到,面对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记者梳理发现,三地均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2015年重点任务,在各自做好发展“内功”的同时,还将交通互通互联、大气污染防治和产业对接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气候宜人、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秦皇岛市,北戴河国际健康城30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未来这里将承接北京部分医疗和教育机构的跨区域转移。

  “去年,河北承接京津转移项目163个,完成投资1000多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介绍,今年将着力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享、产业合作发展,借力京津高端优质生产要素,加快河北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步伐,缩小与京津在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差距。

  今年4月,天津将开通至比利时列日的国际包机直飞航班,北京游客今后将可以在天津搭乘包机赴欧。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说:“天津要积极承接北京疏散功能,抓住自贸区建设机遇,不断提出创新点。”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通联,产业企业的对接,公共资源和服务配置的优化……可以期待,在今年全国两会传递出更强的信号之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也将迎来提速。

  全国两会结束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正式出台。专家认为,京津冀城市群只有形成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的局面,才能兴规模效益之利、除过度集聚之弊。这也将是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的一大看点。((记者刘巍巍、叶锋 参与记者石志勇、毛振华、李琨)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