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科院专家:中国城市化发展需矫正多种结构失衡

2015年03月19日 1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香港3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教授19日在香港发表演讲称,中国城市化未来要与经济社会趋向均衡和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矫正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多种结构失衡,以及传统城市化过程中的制度扭曲,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最终实现以知识经济、市民社会、生态优美、多元文化、城乡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化。

  香港中文大学当天举办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讲座系列,倪鹏飞应邀发表《开放背景、大国特征与中国城镇化模式》主题演讲时作上述表示。

  他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历从1949-1978年、从1978-2012年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人口城市化低于土地城市化,城市化发展都比较缓慢。后一个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开放因素的外部需求带来工业化超前城市化,导致城市化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而大国因素加剧工业化超前城市化、制度因素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化结构和经济结构失衡。同时,土地城市化相对于人口城市化的快速扩张,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结构失衡还包括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失衡、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失衡、城市体系发展失衡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的失衡等,主要表现有: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张,土地过度城市化特征明显;城市建成区面积多的东部沿海,单位面积创造GDP低于中部地区;大城市和小城镇快速发展,中等城市发展不足,呈现“中间小,两头大”特征。

  倪鹏飞认为,中国在开放体系下的大国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出现结构失衡具有必然性,要正确对待。

  他表示,城市化推动乡村中国发展为城市中国,由乡村社会发展为城市社会,创造出中华文明的一次质变,也将改变世界格局和走向。2012年至今,中国都在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未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工作,人口城市化方面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土地城市化方面要促进集约利用,城市发展方面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