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医疗队讲述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日日夜夜

2015年06月05日 22: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2014年3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突然暴发并快速蔓延,成为继SARS疫情之后,全球范围内最为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受国家卫计委委派,浙江今年派出15名医护人员奔赴第一线,成为第一支军地联合部队。3个月的战斗,他们是如何实现“打胜仗、零感染”?如今凯旋归来的“医疗斗士”讲述了与死神搏斗的故事。

  看不见的敌人更可怕

  埃博拉病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属烈性传染病,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而SARS、艾滋病只为3级,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病情会导致全身出血死亡。它可以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在一根头发丝上就可能有1000个埃博拉病毒,防不胜防。

  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三个国家是埃博拉疫情的重灾区。浙江有10名医护人员被派往利比里亚,零距离接触埃博拉患者。

  浙江援非抗埃医疗队队长、浙大一院感染科副主任黄建荣告诉记者,利比里亚医疗条件差,全国只有34家医院和469家诊所,合格医生不足200人,埃博拉疫情暴发后,约一半的医生因公殉职,另一半医生则纷纷出国或不愿上岗,当地医疗体系完全崩溃。

  中国工人临时用19座板房搭建了埃博拉诊疗中心(ETU),浙江省人民医院主管护师李淑燕被分在了收治埃博拉确诊患者的治疗病区,那里也被称作与死神零距离接触的“红区”。在西非30多摄氏度闷热的环境下,穿着密不透风的三层防护服,因为缺氧造成的头疼、胸闷不断考验着她们的毅力。

  “红区”曾收治了一例重症患者,是当地一名医生助理。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疗队决定对其进行输液治疗,可是有创操作会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而当时患者上吐下泻,体液外渗,传染性极强。一次,李淑燕正全神贯注地给他静脉注射药物,患者突然发生了喷射性呕吐,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她的战友及时拉了一把,让她避开了这场危险,但还是有少量呕吐物飞溅到她的防护服上。

  此时监控室里传来让李淑燕撤离的声音,但病人绝望的眼神让她决定继续工作,她先对自己进行消毒处理,在护工的协助下继续给患者擦洗身体,更换衣服、床单并铺好尿垫……

  手套里倒得出汗水 工作时快窒息

  抗击埃博拉过程采取了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病房里的工作人员不但要直面埃博拉,还要克服防护服、消毒液带来的挑战。

  “所有进入病房的人员都必须穿戴11件套的三层防护服。高温天气下,36道穿脱程序,近半小时的换装,再加上病房里一圈工作下来,脱水、缺氧都会引起头晕脑胀甚至虚脱。”浙医一院院感部主任汤灵玲告诉记者,有时工作完,手套里都能倒出汗水。

  N95口罩把病毒隔绝在外的同时也让队员们失去了自由呼吸空气的权利,再加上含氯消毒剂对呼吸道的刺激,尤其是全身喷洒消毒剂时,如果屏不住气,消毒剂顿时可以引起气管痉挛窒息。如果虚脱晕倒或是缺氧而摘下面罩口罩,埃博拉病毒感染就会随时发生。

  一次汤灵玲在督导时,突然发现有位队友在弯腰脱靴套时身子微微晃了一下。紧急时刻,她果断地提醒:“站稳了,站稳了!”她的惊呼从对讲机传出,让队友警醒过来,稳住了身子。然后,她又鼓励队友说:“你做得非常棒,不急不急,按我说的做。”队友按照汤灵玲的指导,终于回到了清洁区,这时他感激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进病房,差点虚脱,幸亏你的提醒,一句‘非常棒’,给了我拼尽全身意志走出病房的信心。”

  在利比里亚两个月,近4000人次督导,督导组成了医疗队“火眼金睛”的娘子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也成了“零感染”的胜利保障之一。

  物资匮乏却不忘慈善 “China good”是最多的赞美

  医疗队到利比里亚下榻于中国1986年援建的SKD体育馆看台下,体育馆如今已经荒废,里面有老鹰等野生的动植物,非常原生态。

  看台下的宿舍,平均每个房间住2到10名医务工作者,除了床以外没有别的家具,他们用包装箱搭建了一张桌子。由于利比里亚物资非常欠缺,医疗队带了发电机和净水器。但是碰到停电,只能用方便面解决就餐问题。

  蔡剑是浙江省疾控中心的副主任医师,作为中国公共卫生师资培训第一支第二批队员到达塞拉利昂。他所驻扎的村里没水没电,“两瓶矿泉水刷牙,洗菜,每天一桶水洗澡洗衣服,必须靠柴油发电,而100公里之内买不到柴油。”蔡剑说。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忘我地投身于治病救人、宣传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开导,连夜讨论患者病情,商量救治方案。

  一次碰见3名孩子来找患病的父亲,工作人员无法收留孩子,只好把从中国带来的食品和饮料塞满他们的口袋。听说蒙罗维亚郊区有一群孤儿无处安身。医疗队员们带着大白兔奶糖去探望,看见23个孩子静静地围坐着准备分享只有半锅玉米糊的早餐,他们想到了用更实在的方法去帮助他们。

  医疗队多次与使馆、当地商会落实,协助温州市慈善总会开展募捐,募集善款22万元人民币,设立了“援利埃博拉捐助基金”;捐建了埃博拉孤儿“温州希望屋”医疗队;队员们捐赠慰问金,用于“援利基金”。

  医疗队得到了非洲人民的赞美,“China good”是他们听到最多的话语。网上,网民们叫好声一片,有网友说,中国医务人员“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军地联合,确保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也有人感叹,医疗队展示了中国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