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职校毕业生“逆袭”何时不再成新闻

2015年08月07日 11:3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

  近日,一则“职校生进清华当老师”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新闻的主角王佐是一名大专毕业生,凭借在机电一体化上的丰富经验,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聘请做实训指导教师。

  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办学定位,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本身没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位职校毕业生能够走进清华大学做教师确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因为稀少,所以新鲜。不过这样的新闻引发热议,尤其是很多人把它冠以所谓“逆袭”名号,其实隐含的是另一种思维:职校生毕业就是做工人,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的未来才应该是当工程师、大学老师。

  无独有偶,中国人民大学一名2010届本科毕业生“回炉”读高职的报道,最近也在网络上热传。尽管人大方面已经表示,该校2010届全日制本科生中并无该生,但大学生重读高职的现象近年来时有可见,此前也有过类似报道。固然,技能型人才逐渐受到重视令人欣慰,但此类新闻不时出现且能引起轰动和媒体的轮番报道,实际上恰恰表明我们的社会还远没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职校生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依然根深蒂固。

  学习的本质应该是自我追求和提升的过程,谁说本科生就不能再去读高职,谁说职校生就不能去教本科生?为何本科生读高职就是“回炉”,职校生教大学生就是“逆袭”?正如新闻主角王佐自己所说:“术业有专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方面我力图学到最深入、教得最详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优秀的职校毕业生未必不比普通硕士、博士毕业生更有优势。轻视职校生不但降低了年轻人对职教的热情,也容易动摇职业学校对办学定位的坚持,客观上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社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应该既重视研究型人才,也重视技能型人才。在西方发达国家,技能人才就很受欢迎,社会待遇和地位并不比普通大学生差。其实这些国家大都也很重视职业教育,很多年轻人高中毕业后选择职业教育而非本科,或者在本科毕业后再去读职业课程。选择何种教育更多取决于个人兴趣和就业需求,而不是简单追求学历层次。职校和大学,是办学层次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办学类型的区别。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优势,每所学校都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一流人才。

  不可否认,社会上重学历轻能力现象依然存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水涨船高,甚至到了荒唐的地步。招环卫工也要硕士,保卫处进人要求博士,这些“奇葩”的要求背后无不有学历崇拜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讲,职校毕业生走上清华讲台能成为现实,说明这所世界名校的用人观念又一次走在了社会前列。“中国制造2025”已经作为国家战略落地实施,重视技能人才将成为必然趋势。只有全社会及时更新观念,真正客观、科学地对待人才、使用人才,职业教育才会逐渐深入人心,技能人才才会在更多高层次平台上创造价值、贡献力量。

  (  ■刘化喜 作者系媒体人)

【编辑:孙静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