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战后方的胡明和她鲜为人知的那些“小事”

2015年08月14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抗战后方的胡明和她鲜为人知的那些“小事”
图为邓弼臣与胡明伉俪。 钟欣 摄
图为重钢董事长刘加才(左)看望胡明。 钟欣 摄

  中新网重庆8月14日电 题:抗战后方的胡明和她鲜为人知的那些“小事”

  中新网记者 刘贤

  打开这个牛皮纸档案袋前,很难想象它如何装载了一个人91年的人生,尤其是这个人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曾与一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共同抗日的经历。

  这份保存于重庆钢铁集团的档案袋上只有一个简单的名字:胡明。她的“战场”在后方。

  2015年7月30日,胡明逝世,距离她心心念念要去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仅剩1个多月时间。她的大儿子、出生于1944年的邓嘉陵告诉中新网记者,自从今年得知有这场大会后,老人就一直念叨着“要是我能去看看就好了。抗战胜利太不容易了”。

  胡明1924年生于陕西省礼泉县,后跟随家人逃荒,定居到甘肃省庆阳县西峰镇。庆阳作为陕甘边区重镇,常有红军及陕甘抗日游击队活动。胡明家是红军游击队落脚的堡垒户,为其提供帮助。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后,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常驻甘肃庆阳。胡明一直为红军工作,并于1941年入伍。

  对这样一个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的人,却很难还原她的抗战岁月。“战争年代,书信等都没有保留下来。她本人也从来不与我们说。”胡明的小女儿邓黎对中新社记者说。

  遍寻胡明档案资料,由于记录简单,记者获得的信息也仅有“1942年至1944年在三八五旅三八妇女合作社工作”,以及“1944年在三八五旅参加生产自给组,被评为三八五旅妇女生产劳动模范,出席延安劳模会”。

  长期跟随在母亲身边的邓嘉陵也未听其谈论抗战乃至解放战争的种种经历,反倒是从她同时期的战友口中拼凑出一个在后方坚强支持前线抗战的女子形象。

  1943年严冬,被服厂有布料却没有精细的缝纫线,一度无法做好棉服供部队过冬。“是母亲和另一位女同志凭着精湛的技巧纺出了缝纫线。”邓嘉陵说,母亲在西峰镇的老师赵文渭回忆,当时她们每天至少要在纺车前工作12个小时。

  “母亲抗战时的故事说起来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邓嘉陵告诉记者,当时好一点的一块布、一簇线母亲都拿去被服厂了,自己的孩子从未穿过好一点的衣服。父亲邓弼臣是三八五旅的一位团长,时常带兵出去打仗,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在前线,后方你放心”。

  纺线、种地、照顾伤员……这些“小事”就是胡明的抗战岁月,也是众多同样历史没有浓墨重彩的后方抗战志士的岁月。邓嘉陵说,张才千(时任三八五旅770团团长,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夫人波涛曾经赞扬“别看没上前线,(胡明)在后方也做了很多贡献”。

  胡明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重钢集团工作直至退休,作为老红军遗属一直生活朴素,先后公司几位主要领导评价她是“真正的革命老妈妈”。老人的葬礼也在当地举行。“我回来这几天,常常回想母亲。”邓嘉陵又忆起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我4月去看她,说起国家要搞抗战纪念,要阅兵。母亲当时就说想去,后来还坚持散步,希望锻炼好身体,能够去北京。”

  老人最后的向往就是2015年9月3日,就是经过艰苦卓绝地奋战驱逐了日本侵略者70年之后的北京。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