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迸发出砥柱中流的能量

2015年09月03日 08:2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八路军战斗在长城上。沙飞摄

毛泽东与斯诺。资料图片

  1936年7月13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长途跋涉后终于看到了“苍翠山谷中的一片古老城墙”:“红都”保安(今延安市志丹县)就在眼前。今天,保安城墙已毁于炮火,中共中央驻过的窑洞尚存。城北炮楼山下“保安革命旧址”,右起第四孔窑洞便是毛泽东故居。正是在这里,他与斯诺多次长谈。

  “两人最重要的一次谈话发生在7月16日晚间,主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前馆长白保荣在窑洞中还原当晚场景——

  熄灯号吹过,斯诺如约而至。毛泽东搁下正在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笔,交叉双腿,背倚窑壁在土炕上坐定。斯诺坐在他对面的方凳上。谈话从晚9时许延续至次日凌晨两点。

  中国如何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条件有三: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战争将打多久?最首要的决定因素,便是“中国人民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

  最终,一言以蔽之:“全中国人民的动员和团结,统一战线的建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从1932年以来所一直主张的。”

  1932年至1936年,4年时间化作一个个坐标,绘成一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蓝图——

  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携手抗日前提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代表团在共产国际大会上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4个多月后,在子长县瓦窑堡,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

  “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1936年6月9日,鲁迅如是赞扬毛泽东“各派联合一致抗日”的主张。

  “《八一宣言》反映了中国社会矛盾正在转化,由阶级矛盾占主导地位转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到了瓦窑堡会议,民族矛盾已经激化为主要矛盾。我党适时调整了战略重点,国内革命战争让位于抗日战争。”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郝凤年分析。

  历史总在选择自己的转折点。于是,当在长征中淬火重生的红军立足保安,当抗日救亡的狂澜再难遏制,中国共产党于陕北窑洞中开启了一段更加艰难而坚定的征程——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

  为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毛泽东向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进步文化人等亲笔写了数十封信。“不分党派,团结御辱”,言辞真挚,饱含期盼。

  令瓦窑堡会议纪念馆原馆长王志厚印象深刻的是,为民族大义,共产党甘愿退让牺牲:“1936年春,蒋介石逼迫东北军‘剿共’。此时中共中央已与东北军达成了联合抗日协定。为了让张学良对蒋介石有所交代,党中央决定让出条件相对较好的瓦窑堡,于6月迁往贫瘠偏远的保安。”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第一时间电邀中共中央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大计,与国民党谈判。

  “杀蒋报仇”还是“联蒋抗日”?如何化解一触即发的内战危机?15日,以周恩来为首的9人代表团从保安出发,奔赴西安。在代表团和东北军方面的齐心努力下,谈判终获成功。25日,答应重启国共合作的蒋介石被释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释放出砥柱中流的巨大能量,赢得了全国民众和各派爱国政治力量的热切凝望。

  今年8月14日,“国际友人在延安”展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幕。史沫特莱、尼姆·威尔斯……指着毛泽东在陕北接见过的诸多记者,纪念馆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建儒有感而发:“毛泽东曾对史沫特莱说过,‘共产党人决不将自己观点束缚于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面,而是十分热忱地关心全国全民族的利害,并且关心其永久的利害’。正因为此,看似弱小的中国共产党才成为全国抗战的主心骨与中坚力量。”

  (本报记者 王斯敏 张哲浩 杨永林)

【编辑:罗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