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报:反家暴成共识 中国需立法也需文化改造

2013年02月06日 15: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2月3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离婚案在北京宣判,法院认定李阳家庭暴力行为成立,并判决:准予李阳和妻子李金离婚;李阳向李金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财产折价款1200万元。图为李金向媒体记者介绍法院宣判内容。中新社发 韩海丹 摄  

  中新网2月6日电 美国《侨报》5日刊发社论称,李阳案使家庭暴力受到广泛关注,反对家庭暴力在中国大陆已经获得官方与民间共识。社论指出,在中国乃至华人文化圈,反对家庭暴力不仅需要立法,还需要从文化改造入手,改变妇女的传统观念,切实保护自己的权利。

  社论摘编如下:

  一段知名的中美跨国婚姻终结了。“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与美国妻子Kim因北京法院认定李阳存在家庭暴力行为,2月3日被判离婚。法院认定,李阳在婚后对Kim进行多次殴打,一年回家仅20天,存在“家庭暴力”与精神暴力。“清官难断家务事”,抛开离婚案的是非,如果说,其之所以引起关注,仅仅是因为当事人的身份特殊,那么随之走近人们视野的则是家暴这一全球性问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家暴”是指亲密伴侣或前伴侣的行为导致身体、性或心理伤害,包括身体侵犯、强迫性行为、心理虐待和控制行为。它是一个跨越了国界、意识形态、阶级和族群的全球问题。据统计,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丈夫或男友的虐待,它在中国存在,在美国同样。

  来自中国妇联近日发布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可以说大陆家暴问题并不乐观。李阳家暴的现成例子之外,在大陆更屡见不鲜的是,男子当街对其配偶拳脚相加,当围观者谴责时,则理直气壮的回以“我打我老婆”。

  家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施暴对象、家庭与社会都构成伤害,在对象的身体与精神受到双重打击后,亦会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更会波及整个社会。当女性遭遇家暴,其社会价值的发挥将受到精神创伤后的影响,最终导致社会总功能在无形中受到损失。而在中国更为直接的损害就是,有大部分农村妇女的自杀悲剧是因为家暴。

  李阳离婚案,暴露出了家暴行为,与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无关,而是与人类普遍存在的男权思想、个人认可暴力的思维以及婚姻的关系有关联。而解决家暴问题,通行的解决之道就是立法,包括美国在内,全球有约80个国家有“反家暴”的立法。当施暴者意识到“我打我老婆”,不是家庭纠纷,不是天经地义,而是触犯法律,要付出代价的行为时,就会掂量再三,对于有着理性思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更是如此。

  而中国的尴尬之处在于,恰恰目前还未有《反家庭暴力法》。李阳离婚案虽然并非大陆首例因家暴而被判离婚的案件,但它引起关注的特殊性就在于,在中国这个尚未有“反家庭暴力法”的国家中,一位已有该法的国家的美国公民通过公开声张,获得了中国法律与舆论的支持。这显示出“反家暴“在大陆已经获得了官方与民间的共识。

  但与此同时,对于整个华人文化圈而言,解决家暴问题,还面临着一道中国难题,或者说是中华文化难题。中国传统社会惯性之下,女性的女权思想仍然缺乏,这一点在中国农村尤为突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仍在,对挨打受辱逆来顺受,而“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更是让中国诸多现代都市女性,乃至在美国的华人也在受到家暴后,放弃了向司法、警方等部门寻求帮助,而选择忍辱吞声。

  庆幸的是,在官民对“反家暴”越来越有共识后,中国的“反家暴法”也已纳入立法规划。当这部国家级法律出台,摆脱现有借助他法的“事后惩戒”,改以名正言顺的“事前预防”,建立国际通行标准的“人身保护令”,对于那些或明或暗的“家暴”受害者而言,无疑是福音。

  但是,光有立法显然是不够的。在有着健全的“反家暴法”的美国,由于华裔家暴受害者的隐忍,华裔家庭的家暴犯罪依然高发。中国“反家暴”,面对的不仅有那些农村中法制意识淡薄的女性,还有那些懂法律却由于文化原因不能站出来反对家暴的现代女性。

  因此,在中国,当立法计划启动时,还应着力从心理疏导、文化改造等方面,通过或官方或民间的团体教育与宣传,渐次“移风易俗”,让法律有用物之地,让家暴施害者三思而后行,让弱者不再受凌辱。

【编辑:张培坚】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