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澳洲网:路漫漫? 华商进军澳洲乳业不容易

2013年07月01日 16: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1日电 澳洲网27日刊载《“乳”漫漫?“乳”慢慢? 华商进军澳洲乳业不容易》一文,文章指出,澳大利亚乳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是如何掌握其中的商机确是困难重重:买现成的加工工厂比较困难,与厂商达成相关协议也不稳定,更不可能“硬上”抢澳洲奶农,自己亲养奶牛回报又慢。这些都是华商进军澳洲乳业所要面临的难题。

  文章摘编如下:

  澳洲乳业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澳洲乳制品出口中,亚洲市场占据了四分之三份额。

  一些精明的华商,也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庞大商机,纷纷进军乳业。而澳洲名列世界四大优质奶源产地,无疑是他们投资的重点。

  那么,这些华商的乳业大计进行得怎么样呢?

  想吃“现成的蛋糕”?太难!

  2年前,浙江商人王先生经过初步市场调查后判断,澳洲空气清新,牧场众多,奶源优质,在华口碑非常好,又是仅次于新加坡和香港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澳洲乳制品加工业值得投资。

  但是他来到澳洲后才发现,自己想要在这里制作奶粉并非易事。

  为了省心,并且早日将产品推向市场,一般人进军澳洲首先会打算直接买下一个现成的加工企业来经营。按说,买加工企业不像买矿产,涉及的资金并不算大,不至于引发政府层面的阻碍,因而难度理应不大。但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澳洲乳制品加工行业有90%被六大巨头牢牢掌控,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MG公司和恒天然澳大利亚公司。这些巨头,

  一部分是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合作社。

  所谓合作社,是一个奶农组织,每一个奶农根据交奶的数量成为股东,因此其所有的决策都交由奶农自己的董事会。这样的企业文化,令任何外商想融入其中都会充满困难。

  一般情况下,只有受邀请,外商才有可能与这些龙头对话。但是澳洲市场对乳制品需求旺盛,什么资质的外商才能受邀请,完全是未知之数。

  “借鸡下蛋”来钱快,但不稳定!

  不能把现成的加工企业变为自己拥有的,要想利用其资源,还有一个办法:与他们达成长期供应协议。

  这样交易相对简单,只要在协议中规定最低供应量及供应价格即可,而且无需大量资本投入。

  像来自北京的刘先生就是走的这条路。他在矿业投资刚刚兴起的时候就看准机会赚了一大笔,对比了中澳乳业市场形势后,他又迅速将眼光投向澳洲乳制品生产。

  不久,刘先生在维州锁定了2家加工厂,多方权衡后与其中一家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而其投资也很快得到了回报,第一年就赚了几千万澳元。

  不过,这类投资也不是没有风险。毕竟,供应价是基于加工成本、原奶成本以及其他主要资料成本(如能源)而议定的,供应商随时可能以市场波动为由,提高价格,将成本增加的风险转嫁给投资商。此外,投资者还得小心翼翼地与供应商维持良好关系,否则关系一破裂,整个投资链条就会断,前功尽弃。

  “截源”抢澳洲奶农?行不通!

  由于现有澳洲乳制口加工企业以生产鲜牛奶或是乳酪产品为主,并不完全吻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加上介入整个生产链条的风险较大,有的华商选择了从源头入手,只仅抓获取奶源这一最关键环节,其它功能通过各种外包、合作形式完成。

  在他们的设想中,如果给出更高的价格去打动奶农,就能锁定部分奶源。一旦有了稳定的原奶供应,就容易与加工企业达成长期奶粉加工合同。如此一来,等于是使用较少的资金打造完整的供应链。

  但让他们意外的是,这条路在实际中也行不通。

  上文说到的王先生接触了几家奶农之后,沮丧地发现,这些奶农都对他爱搭不理,对他开出的价格并不动心。这让他感觉澳洲的奶农都非常傲慢,固步自封。

  但澳洲乳业局的市场经理徐圆女士指出:“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中国投资者来到澳洲,总想着先找到奶源再建厂。但是一个外来者,连厂房都没有,牧民怎么可能放心地签合同?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有着固定的供应商,很难轻易改变。”

  好在这样的僵局有打破的希望。农牧业投资咨询公司中汇唯信的执行总裁李慧女士向记者透露:“塔斯马尼亚州政府已经公开表示过要大力投资乳业,其中重点就是提供更多的奶源。”

  亲上阵养牛挤奶?太慢!

  如果自己投资农场养牛,不就是拥有了自己的奶源吗?

  王先生联系了几家中介,表示要买个四五千头牛的牧场,结果对方被吓了一跳。原来澳洲农场是典型的小规模经营,一般就养二三百头牛,最大的牧场满打满算也就2000头牛左右。如此一来,如果他要自主经营农场并做成一定规模,至少要找20家左右的牧场。

  王先生只好决定先买下两家灌溉和饲料相结合的中型牧场,慢慢寻找发展机会。

  其后,办理各种文件、谈合同,耗费了1年半。“我没有想到这么麻烦!”王先生说,“光是谈合同就要耗费我太多时间,加上我本身不太了解这个领域,要是挨家挨户地监管,实在是没有精力呀!”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先生投资的这两家牧场去年雨水丰富,草长得也好,牛、奶都大丰收,让他已经打算再投资两家牧场了。

  像王先生这样的华商还有不少。澳洲乳业局的徐圆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华商对澳洲乳业领域的投资,就集中在自营奶牛农场上。

  上文提到的刘先生有意转让手中的加工厂。但他发现:“现在投资罐装婴幼儿配方粉加工厂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他们大部分转道投资农场了,我这3个厂子现在想卖都不好卖了!”

  中汇唯信的执行总裁李慧女士分析,收购现成大型加工企业难度大、投入也大,与加工企业长期合作见效快但收益不高,而买下农场自营,能自己解决奶源问题,好歹没有后顾之忧。何况,能成为奶农行列中的一员,更容易取得澳洲社会的信任,并拥有部分话语权,这无疑会给未来的事业壮大奠定一个好基石。

  当然,自己养牛,投入势必要大上许多。一般来说,一头奶牛从成活到出奶,预算成本在1到1.2万澳元。如果按一头牛年产1万升奶计算,想达到1亿升的产奶量,投资总额将高达1到1.2亿澳元,投资时间至少5、6年。

  华商进军澳洲,“乳”漫漫又慢慢,好在前方光明日多:Michael Smith——ANZ银行的CEO,前不久公开表示,澳洲银行在过去10年里贷款给矿业投资的资金将在未来的10年中体现在农业领域;而维州财长则在上周的中澳商业论坛中透露,维州希望进一步促进乳业的出口。(刘冉)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