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本“理科女”为何能崛起?

2013年08月12日 14: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8月12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12日刊载《日本“理科女”为何能崛起?》一文,文章指出,由于男性居多,理工科普遍被认为“是雄性的天下”。但在日本这一现状开始有所改变,越来越强调女性参与,这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女性自身的努力以及社会观念的变迁、宽容程度的提高。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文部科学省开展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高校女生(医学和农业院校除外)的比例已经达到43%,不过,与人文类学科女生比例高达66%相比,理工类学科的女性学生比例却只有14%。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希望有更多女性进入理工科领域的呼声,在日本社会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理工科女生的入学率,东京工业大学等日本高校不仅面向高中女生和她们的家长,举办以科学为主题的展览、研讨会、校内游、实验室参观等活动,还让在读的理工科女生担任全国巡游大使,以期达到宣传、吸引的目的。

  学校不遗余力,社会各界也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精明的出版商更是看准市场及时跟进,为有志于科研的年轻女性发行杂志和小说。《Rikejo》杂志的订户如今已多达17,000。“鼓励年轻女性、提供职场小贴士,为她们描绘未来”,是主编户上正雄对杂志的定位。虽然目前杂志是免费订阅的,但它对女性投身理工科领域的促进作用并未因此而减弱。

  由于男性居多,理工科普遍被认为“是雄性的天下”,为什么在日本这一情形有所改变,开始强调女性的参与?

  应该说,是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发了对这一问题的普遍重视。借助女性的力量能够解决“少子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已然成为社会共识。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让女性进入理工科领域才得以成为议题,并得到各种形式的支持。

  例如,针对女性在学者和科研人员中仅占14%甚至更低、远远落后于欧美的现状,日本《科学技术白皮书》提出了2016年将科研机构女性研究员的录用比例提升至30%的目标。政府着眼于宏观政策的制定,企业则通过资金资助等具体方式激发女性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在今年6月26日于横滨市举行的“第六届女性研究员科学研究资助”颁奖仪式上,资生堂向10名女性研究员每人赠与100万日元,并围绕提高女性研究员地位的主题举行了公开座谈讨论会。显然,比起政策的引导,物质支持和研讨会的作用更为直接、有效。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自身的努力和性格特点帮助日本女性赢得了外界的认可。“我们的女学生富有活力,成绩很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东京都立大学工业艺术及系统设计学串山教授对女学生表现的称赞,否认了“理科女子不如男”的想法。除了勤奋、细致、耐心,其他性格特质更是为日本女性受到前辈的青睐加了分。在青山大学的一位化学教授看来,冒险精神是成功的必备要素,女性萌生科学设想的天分,远远胜过具有扎实学术成果和考试成绩的男性。

  再次,社会观念的变迁、宽容程度的提高,使得女性在选择理科专业时少了后顾之忧。先前,不仅职业规划教师引导日本高中女生“远离理科”,父母尤其母亲也现身说法,指出哪些事不该女孩做。而今,日本的母亲们乃至全社会变得愈发开明,女性和理工科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了许多。

  当然,传统的改变并非易事。时至今日,在有些人眼里,“理科女”仍然意味着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形象不够优雅动人,而且,“理科女”理智有余感性不足,也不符合日本男性对女友温柔贤淑的要求。但即便如此,仍然有理由相信,随着日本女性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早晚有那么一天,“理科女”对于自己的专业不用再“犹抱琵琶半遮面”。(李喆)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