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华媒:安倍“复战”致日系商品难收中国市场失地

2013年09月04日 14: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9月4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3日刊载《“日系”时装在华受挫反映中日关系冷暖》一文,文章指出,在安倍政府“复战”心态日渐明显,中日关系回暖无期的情况下,日系商品要想在中国市场收复失地几乎是难上加难。

  文章摘编如下:

  8月29日,销售女性内衣的日本香罗奈公司宣布,其设在上海的子公司销售业绩持续低迷,虽几经努力,但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在此情景下,公司决定撤出中国的内衣销售市场。

  近年来,中国大陆人海外海外消费强劲,尤其是女性,其令人咋舌的购买力,不仅让世界惊呼中国女人“不差钱”,更被某些经济人士喻为全球经济的原动力。

  瑞士信贷银行早有预言:中国女性消费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哪些外国品牌会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鉴于中国女性消费需求已趋全球化,欧美众多针对女性的奢侈品品牌也纷纷“放下身段”,主动到中国寻求合作,藉此抢占全球最大消费国市场。然而,曾一度风靡中国大地的“日系”女性商品却有悄然落幕之势。

  还有一组数字足以见证“日系”女性商品在华市场的颓势。在中国大陆最大的购物网站上,人们对其代购的“日系”、“韩系”商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代购女装”方面,韩国有12万,日本只有1.1万;“代购女包”韩国为3千,日本则是79;化妆品方面,韩国是528,日本却只是9。该网站表示,这组数据完全来自民间统计,没有任何官方介入成分。倘若日本上下看到这组对比鲜明的数字,势必会引发深刻反思。

  曾几何时,“日系”化妆品在中国市场是那样被追捧。只需在产品包装上注上“日本某某株式会社”授权或监制,就可以迅速成为畅销商品。不过,近日中国大陆一家知名报纸因刊登了一则“声明”引起了轩然大波,后证实该“声明”实则为某化妆品广告。虽然该广告当日即被叫停,但事件外延所说明的问题已十分清楚:中国大陆女性消费者在对待亚洲品牌问题上,“厚韩薄日”已成定局。

  “日系”女性商品在华市场日暮西山,其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可以归为三点:

  第一、中国的对外开放,让国人眼界更加宽阔,消费理念更加国际化。而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使中国女性在消费观越发具有信心,更加敢于尝试新商品。在此情况下,日系商品在中国女性心中原有的优势地位也逐渐淡化了。

  第二、在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系商品在华的销售理念开始落后,营销手段也过于单一。由于日本国内经济低迷,日本企业将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后,只是一味地希望能够为自己带来利润,却疏于对产品的市场定位、营销方式、更新周期进行研究。面对日夕万变的市场环境变化,日系企业几乎束手无策,如此一来,日系商品在中国失宠也是必然的。

  第三,不能不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严重破坏中日关系的举动,对于日系商品在华市场受挫造成了深刻影响。

  在安倍政府“复战”心态日渐明显,中日关系回暖无期的情况下,日系商品要想在中国市场收复失地几乎是难上加难。(杨惠珊)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