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华媒:中国消费者何时摆脱“钱多人傻”尴尬?

2013年09月10日 13: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9月10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网9日刊文指出,生活水准的提升带动了消费能力的增强。衣香鬓影、华服翩翩;珠光宝气、美酒名表,成了中国富豪奢华生活的写照。但这珠光宝气并不等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等于社会身份和个人品位的提升。相反,一些中国消费者在海外“血拼”,往往给人留下“钱多人傻”印象。这也给不良商家造假留下了空隙。

  文章摘编如下:

  近期,关于奢侈品的一则报道引发网民关注。报道中称,一位消费者去年以单价4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在欧洲爱马仕专卖店购买的6个包包,经验证,其中4个为假货;北京某女明星在英国旅游时,花费70万元人民币,却买回一款爱马仕A货女包。一向崇尚信誉、品牌的奢侈品出现如此“漏洞”,顿时令人大跌眼镜。

  生活水准的提升带动了消费能力的增强。衣香鬓影、华服翩翩;珠光宝气、美酒名表,成了中国富豪奢华生活的写照。但这珠光宝气并不等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等于社会身份和个人品位的提升。相反,中国消费者在海外血拼,往往给人留下“钱多人傻”印象。这也给不良商家造假留下了空隙。

  过去一向标榜“诚信”的海外商家,今天为何也玩起了假货?或许这是“看人下菜”吧。行骗者之所以敢为,在于消费者不懂。

  中国的一些消费者们确实如此。不少人的消费带有盲目性,不了解鉴别产品品质的方法、制作周期、流通数量,不关注品牌与使用者之间的气质契合度,更不考虑产品文化,一味追求价格和名牌,自然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带入消费的“李鬼陷阱”。

  除此而外,更在与这些远隔重洋的消费者们拿他们没辙。对当地法律常识的匮乏、跨国官司、为那么点钱不愿麻烦的心理,都让欺诈者逃脱了法律制裁,敢于屡试不爽。

  “吃一堑长一智”。如果不想在选购奢侈品时处于被动地位,中国消费者就应多多学习,了解相关消费知识,学会识别奢侈品,提升自身品位,同时,更要告别“面子文化”,在奢华面前保持理性、冷静。(张乐儿)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