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爱书之情

2013年09月30日 14: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只要不是文盲,都会自然产生一种爱书之情。若听某人说自己见了书就头疼,其实他(她)只是对某些书不感兴趣,在书海里还是有其所爱的。

  读一本书,有的人可能一见钟情,但那些能使读者爱得深的书,往往是日久生情的。表面上看,是一本书在被一个人读着,实际上却是读者和作者在互动。作者讲的话,有的读者一听就懂,并且感同身受,有的却要深入读进去才会懂。这有些像两个人在谈恋爱,对方要体察到你的诚意后,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世上难得有人见人爱的书,也难得有对无论什么书都感兴趣的人。学者钱钟书被公认博览群书,但在自然科学方面,恐怕仍涉猎不多。他小说里的人物,也是和自然科学疏离的。一个作者,终其一生,能写出一两本书来受人称道,甚至流传下去已属不易,不能企求巴尔扎克会成批出现。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地位很高,但也有讨厌它的。有些网友便称其“死活读不下去”。《红楼梦》里有一群诗人,他们的人格和诗品是融为一体的。《红楼梦》里若没有那些他们写的诗,人物形象就要单薄许多。有读者不爱读《红楼梦》的文本,讲最讨厌的就是书里那些诗。而他们不少却是《红楼梦》影视的粉丝。对此类现象,是不是还是看做“萝卜白菜各人所爱”为好,如果定要补充一句,那就该讲,不偏食的人更健康。

  有一位论者的分析颇有说服力:任何一本书都有其特定的阅读人群,这个人群的大小,并不是决定一本书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曲高和寡是普遍规律。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虽然当时都是通俗读物,现在可是不那么通俗了。读这种书,是要经过一定训练的,没经过这种训练,“死活读不下去”是很正常的。这跟听音乐需要一双受过训练的耳朵是同一个道理。

  对我而言,百读不厌(准确地讲是“百读而似懂非懂”)的就是好书。譬如《论语》。《论语》给我的好处,一言难尽;其中让我读不懂的地方,也一言难尽。比如,我们通过学习《论语》来了解孔子,又通过了解孔子来学习《论语》,这里的确有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能走进怪圈的人,不是更糊涂,而应当是更明白了,你说呢?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严方正)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