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事改革热点解读:精兵简政 打造克敌“撒手锏”

2013年11月17日 14: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1月17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部署。军事专家接受港媒采访,解读军事改革热点,认为改革核心就是精兵简政,优化军兵种结构,解决影响战斗力生成的老大难问题,并致力打造可以克敌制胜的“撒手锏”。

  打造克敌制胜“撒手锏”

  体制改革强调联合作战

  香港大公报17日引述北京军事专家、海军大校刘江平分析指,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就是实现对陆军、海军、空军、二炮以及其他新型作战力量的统一指挥,更多军事力量向作战、训练、情报等部门倾斜,构建精干、高效的指挥体制,这也是落实习近平“要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治军思想。

  刘江平指出,经过多年改革,中国军队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建军转变,适应现代化战争特点和要求,未来海空二炮等军兵种要加强,改变“大陆军”格局。

  刘江平称,在现代化信息化战争中,海空二炮等兵种的作用提升。航母部队、核潜艇部队、反导部队、信息化作战部队、网络战部队等新型作战力量更在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在今后的军队建设中,应当向海空二炮和新型作战力量倾斜,在兵力规模、武器装备、领导体制等方面进行加强。

  同时,对于陆军传统的步兵、炮兵、装甲兵等兵种,除了规模上的适当裁减,更要注重结构上的优化,用先进技术和编成来改造传统兵种,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水平。

  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向香港文汇报指出,决定中所谓“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就是要打造一支立足防御,但同时又一定具备反击能力和反介入的能力现代化军队,要有可以克敌制胜的“撒手锏”。其中,“中国特色”,一是任何时候都是防御型而非进攻型国防与军队,二是要建立强大和均衡发展的军队,打造联合作战能力。

  宋忠平认为,决定中反复强调具备联合作战,显示未来解放军将从过去的以陆军为大、海空军和二炮为辅的体制,迈向建立短平快的高效指挥链,整合海、陆、空和二炮,提升联合作战和一体化作战能力的道路。

  至于何为新型作战力量,这位专家分析,主要是指海、空军及第二炮武器装备的研发与部署,要减少中国与美国等在军事装备上的巨大差距,适应未来的军事冲突需要,不能让中国军队输在武器装备的起跑线上。

  精兵简政 解决影响战力难题

  军官职业化提供人才保证

  对于各军兵种的改革发展,国防大学教授全林远大校撰文指出,海军应按照近海防御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变。空军应按照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发展新一代战机、新型地空导弹和雷达等先进装备。陆军应积极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加快发展陆军航空兵、轻型机械化部队、信息对抗部 队和特种作战部队。

  决定提出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刘江平认为,这意味军队文工团、体育队等附属非战斗队伍,将迎来大规模裁减。

  决定指出,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刘江平指出,“军官职业化”着眼军官队伍发展的全过程,建立相应的选拔、培养、激励和退役等机制,为军官提供长期服役、直至退休的政策保证。

  军官在服役期间享受各种待遇,退役后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从而为军队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

  刘江平说,随着武器装备和科技发展,对军官的职业化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势在必行。西方国家的军人完全实行职业化,在职业管理、培训、选拔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宋忠平指出,此次改革的核心就是精兵简政,优化军兵种的结构,解决几次军队改革反复强调要解决的懒、散、臃以及官僚作风严重等影响军队战斗力生成的老大难问题。不排除未来某个时期中国还会裁军,让军费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刘江平还指出,决定的另一亮点,是提出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在国外,很多军工巨头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将军工领域引入民营企业,加强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增强国防科研生产的活力和竞争力。(完)

【编辑:官志雄】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