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媒:世界厕所日挑战旧观念 不足为奇

2013年11月20日 10: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世界厕所日:如厕可查APP “上海公厕指南”指引最近公厕路线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11月20日电 美国《星岛日报》19日刊载社论《“五谷轮回”非小事 科技文明着先鞭》,文章指出,“五谷轮回”虽是人类日日必做之“功课”,但联合国将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把这一普罗大众印象中的“不雅”之事纳入国际议事视野,的确挑战旧有观念。但面对全球仍有25亿人缺乏足够的卫生条件、逾10亿人不得不露天排便的现实,这样的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摘编如下:

  “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凭你齐天大圣,闯本所只宜屈膝躬腰。”——从中国西部一座庙宇的公厕对联,可见在如厕一事不分尊卑贵贱,人人皆须面对。

  “五谷轮回”虽是人类日日必做之“功课”,但联合国将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把这一普罗大众印象中的“不雅”之事纳入国际议事视野,的确挑战旧有观念。

  厕所是除卧室之外,另一具有高度私密性的处所,古今中外的文人骚客,常于此独处之时创造力泉涌。北宋文豪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自己所作文章多在“马上、枕上、厕上”;现代名词人黄沾如厕时佳句迭出;乐坛巨星席琳•迪翁兴之所致,也曾在公厕练歌。

  艺术家将厕所视为灵感佳域,美、德、日、韩等国一些城市的政府,甚至将公厕改造为小型博物馆或艺术展厅,成为当地旅游的新资源。原本藏污纳垢之所,如今不仅与艺术与美扯上关系,甚至发展成新的产业,形成经济推动力,体现的是科技进步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双重合力。

  然而,全球仍有25亿人缺乏足够的卫生条件、逾10亿人不得不露天排便的现实,也的确引人思考:小小的厕所,是否已成为阻碍现代文明传播的鸿沟?

  今天绝大多数城市里的人们,已习惯于享受现代化带来的良好环境与卫生状况,却很少关注这些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共卫生服务,经历过怎样曲折的历史沿革,也大多未对遍布亚、非洲贫困地区的人们如何应对恶劣生存条件的挑战,投以更多关注。

  但在历史学家眼中,厕所的发展史,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构成。

  不同的史料分别证实,早在公元前一两千年的中西方社会,厕所已出现,但在其后漫长的岁月中,“五谷轮回”始终被视为等而下之之事,以致英国,为当地居民提供饮用水源的泰晤士河竟成“粪河”,十九世纪上半叶先后爆发的瘟疫,夺去数以万计人的生命;法国的情况亦不遑多让。

  而在亚洲,作为当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因厕所状况欠佳而长期受人诟病。尽管河南省境内一汉墓考古发现证实,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已开始使用石制冲水式马桶,但过去百年来公共卫生设施缺乏、卫生条件差的情况,直至近二十余年,才因政府投入增多及民众卫生意识提升,产生较大改观。

  不过,早前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因厕所欠缺而致许多选手沿途“就地解决”,依然暴露中国在此方面的差距,如今相当数量的游客到中国边远地区旅游,也仍会为如厕问题大皱眉头;而在海外的华人餐馆,亦不乏卫生间状况不良的情况出现。

  亚洲另一大国印度的民众,至今仍饱受如厕之苦。根据联合国2010年的资料,南亚有逾四成人口不得不随地便溺,地区比率高居球之首;而在撒哈拉沙漠以南,这一比率为25%。

  在长期研究贫困地区民众生存状况的专家与慈善人士眼中,由此引发的环境卫生问题,不仅对人类及环境的健康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更关乎民众的生命尊严、平等地获取教育与工作机会,以及安全保障等种种人权的实现。

  正因如此,联合国大会今年7月决议设立“世界厕所日”,期望“推动人人享有环境卫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是由近百国家共同提案,并获得全体成员赞同,显示各国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高度一致。

  而在民间,盖茨基金会资助的一项创新大赛8月在中国设立分赛区,欲为改善贫困地区卫生状况,掀起一场研发低成本、节水型厕所的“革命”。如果从此出发,世界各国群策群力,借科技改善卫生文明,人们乐观其成。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