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中全会后人事调整加强中央地方互动 强势推改革

2013年11月21日 11: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1月21日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展开人事调整,全会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安委,以及中纪委“扩权”,这些成为境外华文媒体关注的热点。有分析指出,人事调整加强中央地方互动;中纪委扩权适当分解地方一把手权责;权力有收有放,中央强势推进改革。

  人事调整 加强中央地方互动

  香港《大公报》指出,三中全会后的首轮省部级人事调整大幕拉开,涉及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甘肃等省市以及工信部、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办等国家部委,中央与地方的互动进一步加强。

  文章说,本轮调整的最大看点是,一批京官空降地方,执掌党务部门。中央委员、工信部副部长兼国防科工局局长马兴瑞调任广东省委副书记;中央候补委员、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调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中央纪委常委、审计署副审计长侯凯空降上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观点认为,广东省委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长一般都由外地人担任,以避免工作时受地方势力约束,当局安排马兴瑞“空降”广东相信也出于同样考虑。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教授表示,上海市纪委书记的人事变动,可以说是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后的首个案例。

  中纪委扩权 适当分解地方一把手权责

  香港《文汇报》援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分析称,中国现行的纪检体制是由同级党委和上级纪检实行双重领导,但以同级党委为主。这使得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组织及其成员的监督,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很难切实开展。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中纪委常委会研究制定“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提出将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其主要意义就是将中共党章中所规定的,地方各级纪委同时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的体制明确化,确定纪委的提名和考察不再由同级党委决定,以让纪委在监督同级党委,少受干扰。

  《联合早报》指出,外界分析认为,中纪委提出将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目的就是让纪委减少被同级党委干扰的可能,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至于巡视全覆盖,更凸显中央将更直接、更普遍深入地方与基层进行监督检查的用意。

  香港《大公报》刊文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纪律检查体制做出了具体部署,其举措包括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等。

  文章指,适当分解一把手的权力和责任,减少一把手对具体事务的插手干预,降低一把手对班子成员晋升时的权重。一些地方推行的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具体事务的制度,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值得借鉴。

  权力有收有放 强势推进改革

  台湾《新新闻》杂志刊文说,三中全会《决定》是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今年四月的决定成立起草小组,历经半年完成。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可见他对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视。

  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指出,决定在机构改革方面最大的动作是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种设计能集中分散在各部门的权力,统筹协调,全面推进。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两个高级别的协调机构,以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维护国家内外安全所需要的执行力和协调能力,被认为是打造强势中央的举措;在中国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之际,中共将改革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全盘掌握和控制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步骤。

  文章称,中央收权和放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交替使用,每一次都显示出不完全相同的特征。强势将有利于中国突破改革的关口。

  文章说,中央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正是试图打击地方滥用劳教制度。而针对各地情况,按部就班推行每一种改革措施,中央给出大政方针,由地方因地制宜去执行。

  美国《世界日报》社论说,《决定》的蓝图实在太广泛,如能落实,大陆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将影响中美竞争的一些硬软实力对比。正因改变太大,改革蓝图落实需要集中事权。

  《南华早报》中文网则指出,崭新的顶层领导机制可以破解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挠。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